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刘勃舒——对一位一生画马画家的近距离观察

兰亭书童 2013-10-23 热点透析 评论

  “我又不是马贩子”

  让刘勃舒画不了的,不只有主题性作品,还有市场大肆流通的应酬之作。

  “叶浅予先生说笔会是耍猴,我感觉也是。”这种“围观”和他前面有艺术享受和创作激情的围观大不一样。此围观不是彼围观,他说。起初他参加过几次,“感觉跟作坊生产线一样,一张画完立刻有人拿走,甚至还有现场拍卖的,几个老板比着看谁的出价最高。好怪异,就是走穴。”他说:“商业笔会上,画的画都不是自己的。”

  尽管不断受到市场各种商业机构的邀约却并不为所动,对现今艺术市场的名利浮华,刘勃舒更多的是冷眼旁观和回避。他亦深知市场之乱,只是无力顾及。至少有800张署着刘勃舒名字的画作在市场里流通,“80%都是假的”,何韵兰提及现在正在进行的一场拍卖,12张刘勃舒,只有两张是真的。地摊画也署上刘勃舒的名字拿去拍卖,令刘勃舒不齿;而有些颇有功底的人高仿刘勃舒的画作,他心知肚明却也不愿说破,“总要给人有饭吃”,这一点,他的秉性和启功先生一模一样的。

  富贵于我如浮云。四五年前,刘勃舒在家中和朋友聊天,一个煤老板把电话打到他家的语音电话上:“刘院长,我想找你,买‘一些’画。”刘勃舒和他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我这些随心性而作的画,能是批量制作,然后售卖的么!”

  令他惊呆的事不胜枚举。11年前是马年,一个马来西亚商人找到他要买“一批”画。“批发?多少钱我都不卖——我又不是马贩子。”

  在刘勃舒的观念中,绘画是心血与智慧的结晶,是不可以买卖的,更不可以批量买卖。

  是千里马,又是伯乐

  害怕这“一些”、“一批”的词语和耍猴的场面,刘勃舒几乎绝迹于展览现场和艺术市场,在家与笔墨和音乐为伴,很少抛头露面,颇有些大隐隐于市的意味。他也曾经奔走于社会,一点也不吝于他的社会影响力。不过,他不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宣传。他忙碌于“发现天才”。

  他为年轻的农民画家办展,为年轻的军旅画家办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河南画家李伯安的国画人物长卷《走出巴彦格拉》,惊为天人,当他得知作者已离世两年有余时扼腕叹息,不禁仰天长叹。不久,他到河南开封参加李伯安遗作个展开幕式。画展上,因无扩音设备,刘勃舒声嘶力竭地高声大喊:“现在中国需要这样的好画!需要这样的画家!”其情其势,全场震惊。他为李在深圳、济南、上海等地办展。当他大声疾呼画界重新认识这位早逝的画家的价值时,很多观众还记得2000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李伯安遗作展上,刘勃舒整整一个上午在现场向观众介绍这位艺术家的场景,这样的场面,他一点都不“低调”。

  在中国画研究院任副院长时,一到放假,他就带队去写生。“一个人的进步不是进步,只有更多的艺术家成长起来,中国的当代美术才能繁荣。不拘一格地去发现人才,去推荐新人,研究他们的作品,研究他们的成长过程,引导培养一批可塑型画家,才能更好推动中国画的创新发展。”刘勃舒说。如今的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说:“我们从他的身上,感受到了老一辈艺术家真诚、热情、宽厚的高尚人格。”

  他不愿意讲人才培养的大道理,更愿意实实在在地去推荐:“你应该去看看李伯安的作品,那真是天才。”他手势激动。

  66年前,徐悲鸿以伯乐的眼光发现和培养了一匹良驹,如今,这个传承仍在延续。就如他们夫妇二人的巡展,定名为“自在·坚守”,据何韵兰说,“坚守”是“对历史传承的尊重,对艺术本体的敬畏”。对刘勃舒而言,坚守是人格和文化精神。他承继前人的艺术精神,又向新的领域迈进了一大步。

  刘勃舒高兴了喝酒,不高兴了直截了当把人撅走。从学员到名家,从教学到创作,从个体到组织,从写实到写意,从严谨到自在,从自在到坚守,刘勃舒的艺术人生所演绎的春夏秋冬,折射出他在不同历史时期对艺术、对社会的责任和担当。

‹‹ 3 4 5

Tags:近距离   画家   观察   画马   刘勃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