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各地展讯 / 正文

“画传”提供阅读名人新视角

兰亭书童 2006-02-17 各地展讯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名人画传还能辉煌多久


  作家出版社颇具影响力的“世纪华人画传丛书”最近又推出了两本新作:《李小龙映画》和《周星驰映画》。有趣的是,这两本画传在延续“用客观的笔触与真实的图像,结构新近发现的历史”这一理念外,还首创了“对书”的概念,两书从设计理念到风格相互依衬,为读者提供了阅读的新视角。《李小龙映画》又由周星驰作序,表达了对偶像的崇敬与肯定。


  这两本书的出版,让逐渐淡化的“画传”重新进入读者的视线,也让业内人士再次关注一个话题:“画传”的路还能走多长?

  不是图文简单结合

  当初,出版人师永刚成功策划出版了《宋美龄画传》及《邓丽君画传》后,在内地书业市场引爆了一股画传出版潮。师永刚说,策划画传的初衷是希望能有一种新传记体,这种传记体区别于以前的纯文字的东西,是以图为主的一种新传记。画传是传记形式的延伸,传统的传记依赖文字表述,画传依赖图片,但又不是图与文的简单结合。


  出版界向来“跟风”不止,“画传”这一图书新品种在市场上受到读者关注后自然也未能幸免。短时间内,跟风书大量出现,据统计,图书市场上有不下200本画传,几乎能想得到、说得出的国内外名人、明星都有“画传”,如《切·格瓦拉画传》、《毕加索画传》、《奥黛丽·赫本画传》、《达利画传》、《曹雪芹画传》等等,而像黛安娜这样的热点新闻人物甚至有好几本同名的画传。


  如此多的“画传”自然也是鱼目混珠、良莠不齐。有行家分析,市场上很多画传都是跟风之作,许多书商把“画传”的概念简单化,将一些文章配图就称之为“画传”;还有70%的画传是再版书,也就是将以前出版的人物传记再加上几张图片,“组装”成新的“画传”。这样的“组装”难免会引发出许多问题,比如,图片的版权问题、同名问题等等。同时,围绕着画传也出现了许多官司,引起了读者的质疑。

  放大图片视觉效果

  师永刚认为,不是一本掺杂图片的书就能被称为“画传”。画传以大量独家的图片为主,配以几万字的文章,对传主的生平进行快速介绍。图片的作用被放大到了极致,文字退居第二位,但并不意味着文字成为不必要的铺排,而是一种浓缩。画传也不是一些明星写真集那样的东西,不是画册,几分钟就看完了,一本好的画传在每幅图片下都附有注释,从几百字到上万字不等,它会告诉你照片中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会发生。

  品牌需要共同维护

  出版界一位资深编辑认为,当今读图时代,冗长的传统文字传记已很难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相反,以图为主,文字为辅的“画传”迎合了现代人的阅读需求,它能帮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了解“传主”,图文并茂又不枯燥,这是“画传”得以生存并逐渐盛行的基础。对出版人来说,“创新”并不是件易事,品牌需要大家共同维护,你不能用了人家创新的体例赚了钱却又糟踏了这个品牌。从长远来看,“画传”这一出版形式依旧会存在,但不会再出现以前的辉煌。

Tags:名人   新视角   提供   阅读   画传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