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丧乱帖》下月首次回国“省亲”

兰亭书童 2006-02-28 书坛快报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


  书圣王羲之杰作秘藏日本皇宫千余年


  由亚洲两大博物馆——上海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和朝日新闻社共同举办的“书法至宝——日本与中国”展览,日前在日本东京圆满落下帷幕。在为期36天的展期中,共有182,018人次参观了展览,平均每天超过5000人次,最多一天观众近8500人。这也是2000年以来在日本推出的有关中国古代艺术品观众人次最多的一个展览。其引发的轰动性效应至今还成为日本媒体的热门话题。3月13日起,该展览将移师上海,在上海博物馆与中国观众见面。目前文物点交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此次大展中,最耀眼的“明星”无疑是秘藏日本皇宫千余年之久的中国书圣王羲之的《丧乱帖》,这也是漂泊日本1300多年的《丧乱帖》将首次回到故乡“省亲”。

  随行展品190件

  本次展览展出的190件作品包括上海博物馆提供的展品、日本皇室历代传承的国宝以及各博物馆的收藏。

  上海博物馆的展品包括商代的甲骨文、钟鼎文、先秦的石鼓文以及东晋、唐宋元明清各时期书法大家的作品,其中既有王献之创作的《鸭头丸帖》,也有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孟頫、董其昌、八大山人、郑板桥等的大作,更有被誉为“法帖之祖”的《淳化阁帖》最早的善本。

  日本方面提供的藏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王羲之《丧乱帖》、《孔侍中帖》、宋拓《石鼓文》、《泰山石刻》、《孔子庙堂碑》等早年流入日本的中国古代书法珍品。二是日本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时间跨越飞鸟时代到江户时代,其中有圣德太子《法华义疏》、空海《风信帖》、橘逸势《伊都内亲王愿文》、藤原定家的《更级日记》等多幅日本国宝级作品,此外展品中还包括了平安时代的纪贯之、藤原公任等创作的多幅平假名作品。

  《孔侍中帖》也耀眼

  展品中最引人瞩目的是流传到日本的中国书圣王羲之的作品《丧乱帖》和《孔侍中帖》。《丧乱帖》是奈良时代于唐朝传入日本的,一直为日本皇室收藏,有专家考证说是唐朝大和尚鉴真东渡日本时带去的;《孔侍中帖》则由东京前田育德会收藏,也被列为日本国宝。

  《丧乱帖》为行草墨迹,白麻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共八行,全文如下:“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学者韩玉涛《王羲之<丧乱帖>考评》一文曾称此帖有多处不可及,如字势雄强,是右军真面目,是真正的右军风骨,《丧乱帖》又兼备雄强和惨淡之美,表现了由行入草的完整的过程。因此,《丧乱帖》是一件难得的珍品,是王羲之最有代表性的末年之作,远胜《神龙本兰亭序》。

  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汪庆正生前曾表示,王羲之的字,唐代时还有3000多幅,如今仅存世的20多幅,几乎都被证明是后人摹本,因为都能看到勾描填墨的痕迹,《丧乱帖》最有晋时的笔风古意,又因世人绝少得见原件而真摹难辨。如果书圣尚有一幅真迹存世,也许就是《丧乱帖》。

  先期展出轰动日本

  据上博陈燮君馆长介绍,书法是东方最美的艺术之一,中国历代书法家的作品深受日本人民的珍视和敬仰,中国书法艺术在日本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目前,日本学校从小学开始就普遍开设“书道”课,习字范围广泛,可以是汉字,也可以是假名,还可以混合使用二者。全国每年都要举行各种形式和规模的书道比赛,更加促进了人们学习书法的热情。本次“书法至宝——日本与中国”展举行的第一天尽管并非节假日,但是前往参观的市民络绎不绝。很多展品前排起了长龙,人们聚精会神地鉴赏作品,队伍移动异常缓慢。有几天观众实在太多,东京国立博物馆不得不对参观人数予以限制。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王羲之的作品《孔侍中帖》

Tags:丧乱   省亲   首次   下月   回国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