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陈逸飞遗孀写就回忆录 余秋雨作序

兰亭书童 2006-04-06 书坛快报 评论
       2005年4月10日,59岁的陈逸飞因胃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上世纪80年代是陈逸飞画家生涯的顶峰。1991年,他的《浔阳遗韵》以137万港币创下当时中国油画卖价的最高纪录。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陈逸飞着力于出版杂志,设计服装,成立模特公司,拍摄电影等等。

  昨天,华文出版社透露,将于本月8日推出陈逸飞遗孀宋美英女士撰写的回忆录《逸飞视界》。书中,宋美英首次以个人视角展现了陈逸飞作为丈夫、画家、商人的真性情。作为陈逸飞的生前好友,余秋雨为该书作序,称陈逸飞是美的殉道者。

  生活小事结合大量私人照

  据了解,在《逸飞视界》中,宋美英以深情的笔调,回忆了她和陈逸飞相识、相爱的美好时光,讲述了陈逸飞一些绘画名作的创作背景与创作过程,首次披露了陈逸飞在拍摄《理发师》时的台前幕后。作者试图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从不同的侧面勾勒出陈逸飞的音容笑貌,并选配了陈逸飞生前与家人的大量生活照片,并配有其享誉世界的名画。

  该书责任编辑黄鲁介绍:“今年4月10日是陈逸飞先生逝世一周年,出于对先生的怀念,宋美英从去年10月开始动笔写作。书中一些生活细节读来感人泪下,与傅彪夫人张秋芳写作的《印记》同样感情真挚。”

  宋美英不想看《理发师》

  因为电影《理发师》,陈逸飞曾与时任该片监制的姜文产生严重分歧。对于这部倾注了陈逸飞大量心血的作品,宋美英的感觉极其复杂。她在书中透露,《理发师》第一次停拍事件发生后,她就不赞成陈逸飞继续拍下去。“我劝他放弃,但他却说,一定要拍出来,不为别的,就是喜欢这部片子。《理发师》很快就要公映了,但我是不会去看的,虽然他是逸飞的心血之作,可一看到它,就让我想起了逸飞。如果没有《理发师》,逸飞不可能这样早就离开我,也不可能抛弃孩子,一个人走了。”在宋美英看来,如果没有《理发师》,或者《理发师》很顺利地拍摄完成,那么陈逸飞不会这么早就逝世。“我不想把逸飞的走归罪于《理发师》,但它的确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余秋雨称逸飞受累又受气

  作为陈逸飞生前的好朋友,作家余秋雨欣然应邀为该书作序。他在序言中说,自己对与陈逸飞去世前不久的两次见面记忆犹新。“他平时不仅仅是受累,而且还受气。我记得去年至少有三次,他都克制不住自己的愤怒,一再对我说‘我真要气得吐血!’据他说当时是与一个大机关的冲撞,结果却失败了。”余秋雨说:“最后一次听他说这句话,离他的死亡已经不远。那次是杨澜请客,他喝得不多,但一喝又说‘我真要气得吐血!’谁知,不久他真的吐血而亡。”

  ■相关新闻

  《理发师》将于28日公映

  陈逸飞工作影像收录片中

  (记者曾家新)陈逸飞的遗作《理发师》将于4月28日公映,剧组将于4月9日陈逸飞逝世一周年之际在上海举办首映活动,纪念这位艺术大师。昨天,接手《理发师》后期工作的吴思远透露,影片末尾特别剪辑一段2分钟的短片,描绘陈逸飞的工作状态,包括他最后的一段留言。

  该片艺术总监吴思远透露,陈逸飞为绘画而生,却为电影而死。《理发师》赶在他逝世一周年公映,并成为五一档上映的国产大片,希望圆满完成大师的心愿。“逸飞先生在拍片现场极其投入,留下许多珍贵的影像片段。我们特别剪了2分钟的纪念短片,展现他的工作状态,其中还有一段他对着镜头的独白,是从未被披露过的。我们在剪辑这个片段时,常常泪流不止,他是真正把《理发师》当生命的。”

  4月15日,片方将推出名为“寻找理发师”活动,请社会各界人士设计一个女性发型,邀请专业发型专家评定后选出十位,在活动现场展示。同时在《理发师》官方博客中征集“我+理发师”的故事。

Tags:遗孀   写就   回忆录   秋雨   陈逸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