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李鸿章祠堂将成博物馆鼓励民资进军博物馆

兰亭书童 2006-10-28 书坛快报 评论
“我家住在白下区四条巷,每天都要路过李鸿章祠堂,看着破旧的祠堂觉得非常痛心。前段时间听说祠堂要修复,不知现在情况如何了?”读者郭先生致电本报说,“我听说南京近期公布了很多规划建设的博物馆,有的已经落实,有的还在协调建设,记者能否去打探一下呢?”

    李公祠修复方案已定


    李鸿章祠堂位于长白街和文昌巷交界处,记者在偌大的祠堂内转了几圈,发现仅其中一座大殿保存完整,但已成了一家卖字画的单位用房。


    在12号居民楼下,记者巧遇退休干部周老先生,71岁的他在这里住了40多年。周老先生领记者来到“荷花池”旧址,荷花池已荡然无存,旧址上是一幢破烂不堪的平房。平房的窗户已七零八落,整个房顶全部坍塌下来,地上堆满了乱七八糟的瓦块、砖块等,俨然一个垃圾场。十几根画梁雕栋的木柱横七竖八倒在废墟里,只有上面的龙凤花纹细看还算精美。文化部门介绍说,李鸿章祠堂的修复方案和资金筹措均已落实,目前正在协调产权问题,争取尽快修复。维修方案是恢复大殿、厢房、附属房等,建成一个博物馆,并与明故宫联成一线,体现明清文化的特色。


    秦大士故居将开放


    位于长乐路上的状元秦大士故居目前内部的布展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近期将向市民开放。
    秦大士故居地处长乐路57、59号,占地1200平方米。故居内的13块石碑刻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这13块石碑刻都是秦大士亲笔书写的诗词作品。故居开放后还将展示秦大士的家事渊源、故居沿革、坎坷人生、文学艺术成就等。单是这些,有关部门便足足考证了4年,上周才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秦大士小金榜上证实了秦大士的“状元身份”。


    蒋百万故居有七进


    “蒋百万”名蒋寿山,晚清著名富商。其位于箍桶巷、三条营交叉的“九十九间半”共有七进,占地面积大约有4000平方米。根据规划,这里将建成古民居博物馆。据了解,蒋百万宅是蒋寿山最具特色的一处住宅,院内有轿厅、大厅、正堂、楼房、厢房、花园等,外以封火墙相围,墙基多为青石垒砌,院内铺条石、方石,门楣均有浮雕图案,整个建筑保存较好。


    万三纪念馆摆“聚宝盆”


    沈万三是明代的大富豪,和南京有深厚的渊源,他曾出资修建了中华门城堡(当时叫聚宝门),如今在城堡东侧重建了沈万三纪念馆。


    已建成的沈万三纪念馆中,聚宝盆是其中的亮点。黄铜、大理石等不同材料做的几个聚宝盆摆放在四进大厅的显眼地方。此外,还将做一个真正能够“长”东西的聚宝盆,一个物件投进去,马上就会复制成多个,游客可以参与亲身感受聚宝盆的“神奇”。


    太平天国壁画将露脸


    南京市堂子街108号的院落里,深藏着一组历经百年沧桑的太平天国壁画。由于种种原因,这组古建筑在上世纪80年代短暂开放后,至今一直大门紧锁。目前,该处前面二进已经划为太平天国壁画馆。规划由东南大学建筑系设计,分为中、东、西三路。中路修复原王府的一至五进的古建筑,基本保持原有的王府庭院格局和建筑风貌。东路新建一个占地300多平方米的仿古式四合院展馆。西路维修和重建王府花园的书房、花厅。


    铁路博物馆民国味浓


    铁路西站搬迁的前期工作目前已基本到位,原址将新建一座铁路博物馆。由于其搬迁费用高达70亿元,相关部门仍然在谈判之中,具体搬迁时间和规划尚未确定。西站地区拥有南京铁路西站候车厅、下关电厂、大马路沿线等一批具有较高历史价值的建筑,其中大多出自建筑大师杨廷宝之手,代表了当时中国建筑设计的最高水准。


    渡江纪念馆将选新址


    设在挹江门城楼上的渡江胜利纪念馆1984年建馆,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念馆破旧不堪,400多平方米的地方被1000多件图片和宝物塞得满满当当。除了场地狭小外,地理位置也非常不便。有关部门已先后考察了老虎山、老江口、三汊河口等多个滨江地点,新馆选址方案正待专家论证。


    鼓励民资进军博物馆


    市文化局博物馆处王兴平处长表示,南京市目前有52家博物馆,这个数字在国内属于领先的,但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显得不足。法国里昂每9千人就有一座博物馆。


    目前,南京的博物馆绝大多数是公营,民营的仅有2个。“我们期待和鼓励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博物馆领域,会在政策上给予更多支持。”

Tags:博物馆   祠堂   将成   进军   鼓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