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各地展讯 / 正文

方寸之间 艺术之道

兰亭书童 2007-02-08 各地展讯 评论
方寸之间 艺术之道——记自贡篆刻艺术家周弋寒
□记者 孔令巧/文 叶卫东/图
【核心提示】
      周弋寒,号二酉堂,1971年出生,自贡人。职业书画家、印人。西部书画艺术院副院长、自贡中国书法院院长、《美术中国网》艺术总监。艺术略历:入展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纪念邓小平”全国书法展;第二届流行书风·印风展;西泠印社中国印展;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展;西泠印社中国画展;第五届全国篆刻展;全国中青年篆刻家邀请展;2004年《书法导报》国际展(获奖提名);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展(银奖);2006年《书法导报》国际展(银奖)。


初次见到周弋寒,是在他的书房。坐定,一套古香古色的茶具便引起了记者的兴趣。他随即烧水、泡茶……在浓浓的茶香中接受了记者的专访。“喝普洱茶,如对故旧;品包种茶,如对美人。”周弋寒津津有味地说。
  利用泡茶的时间,记者参观了他的书房,被他书房内浓厚的艺术气息所震撼。一张宽大的书桌上摆满了写字、画画、篆刻的各种工具、材料,书桌对面的墙壁上挂满了书画、篆刻作品。靠近门口的深棕色书柜内放满了各种书画、篆刻方面的书籍资料。


荒废的25年
书法、绘画是周弋寒自幼的爱好。他的外公是自贡以前有名的盐商之一,十分喜好写字、画画。受外公影响,小弋寒从六、七岁就开始拿着毛笔“涂鸦”,非常喜欢画人物,描点山水之类的画儿。在爸妈的带领下,小弋寒也经常到青少年宫参加短期的艺术培训。“那时候,我就对素描、水彩水粉画不太感兴趣,觉得那不是我喜欢的东西,而我唯独喜欢的就是中国画。”周弋寒淡淡地说,“在最初的几年,我学画主要以写意的国画为主,不过也从来没想过会专门从事这个职业,所以都是些业余的爱好。”
  1989年,周弋寒从学校毕业就随父亲进入自贡粮油机械制造厂,开汽车跑运输。而且,一跑就是6年。但在这六年中,周弋寒工作之余仍然坚持自己写字、作画的爱好。“之前的25年是浪费了的25年。学的东西很杂,画画也是没有目标的。”周弋寒感慨地说。之后,一向不安分的他,辞去安稳的工作毅然北上。


开创事业之路
1996年,通过朋友亲戚的介绍,周弋寒赢得一次应聘服装设计总监的机会,意味着他有可能通过此次应聘进入北京一家很有名气的服装设计公司——叶青服饰。进入此企业,对非服装设计专业的周弋寒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挑战。据周弋寒回忆,当时前来应聘的很多都是大连服装设计学院、北京服装设计学院等校的毕业生,而他只经历过应聘前一个月的集训。笔试中,初中毕业的周弋寒考得一塌糊涂。“你到底还会什么东西让我感兴趣?”该企业的老总很无奈地说。“我会篆刻、中国画和书法。”周弋寒老实交待,“服装设计要用到电脑,当时的我对电脑也一窍不通,唯一知道的就是拔插头。”周弋寒开玩笑地说。原本就对中国艺术很感兴趣的美籍华人老总听了他的介绍,决定给他一次实习试用机会,时间是两个月。这就预示着,如果他想留在此企业,那么必须在两个月的时间学会电脑等专业技术技艺。
  这两个月,是向来不安分的周弋寒守规矩、干工作十分卖力的两个月。废寝忘食地学习、提高自己。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两个月过后他脱颖而出顺利成为叶青服饰的设计总监。为了让公司业绩做得更好,他打破了对员工的培养常规。动员所有设计人员到各大商场蹲点,统计销售量最好的服装样式,然后集各种品牌服饰的优点于一体,然后赶制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受广大市民喜爱的服饰。由他任服装设计总监以来,公司的业绩一路攀升。


坚定艺术方向
直至事业顶峰的周弋寒,迫于家族企业的压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离开。1998年,他再次返回自贡。这一年是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徘徊、思索的一年。“我到底该怎么办?外出打工吧,想到我就脑袋痛;再回北京换其他行当的工作,和几个朋友一起搞三维设计?不合适。”周弋寒继续诉说着自己当时矛盾的心理。“自由散漫是自己的特征,到底什么工作才能让自己适应?”
  浑浑噩噩过了一年,1999年6月份,周弋寒经营起了自己的第一个服装店。同年四川省书画院成立。考虑到篆刻艺术开始的年代比较晚,还未达到发展的高峰点,尚有发展空间,再加上自己自幼喜好篆刻。因此,周弋寒带着他的篆刻作品赴成都参加了此书画院举办的看稿会。“那一次,我才知道了什么叫‘差距’,来自各地的书画爱好者四五百人云集于此,表现在作品上的差距不仅是地域差异,更深层次的是意识差距问题。”周弋寒记忆犹新,“就从那个时候,我也开始了对自己生活突破口的寻找,我认为书法不可琢磨,画画门槛太多,于是选择了专业从事篆刻艺术,当然书画仍是我十分爱好的艺术的一个方面。”
  1999年开始至今,周弋寒做起了专业的书画家和印人,开始潜心学习研究提升自己的技艺。尤其是篆刻方面的知识、技巧。这七八年间,他买书学习,仔细研究。“搞艺术的,可以不讲究生活状态,但书本资料却是不能缺少的。”周弋寒转头看看自己书架上的藏书很有感触地说。据了解,仅那些书就花了他近10万元。“我以前搞服装设计时喜爱买《国际服装设计师年鉴》,一本要700美元。价格虽贵,但我觉得值得。因为我们学得的不仅是书本资料里提到的技艺技巧,也不仅是一个优劣区别,更多的是书本里的一些理念。我们用这些理念可以刺激自己的思维。知识、理念的积累将在你以后的作品业绩中得以体现,这些积累也恰恰是你业绩的提高。”周弋寒对此感慨万千。他拿起一本《居巢居廉画集》给记者看,听说他为了得到这本书,竟不惜用4枚藏书印章和一收藏家交换。

追求极致的境界
最近几年也是周弋寒作品业绩倍现的几年。据悉,他分别入展2001年全国首届篆刻艺术展;2004年西泠印社五届篆刻征评展;2004年第二届流行书风·流行印风展;2004年《书法导报》国际展(获奖提名);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展(银奖);2005年全国五届篆刻展;2005年西泠印社中国画展;2005年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展;2005年西泠印社中国印展;2005年全国中青年篆刻家邀请展;2005年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全国书法展;2005年纪念邓小平诞辰百年全国书法征评展;2006年韩国第二届直指国际展。一些同行人曾赞赏他的篆刻作品“气格开张,刀法淋漓。畅酣开张之中,能见拙朴、滋润,属精彩之作”。
  谈起他从事职业书画家和印人以来的体会,他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搞艺术很难,这并非经济困难,而是觉得要得到周围同行的认可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但我仍会坚持去争取使自己的作品被更多人所接受。”他觉得“篆刻是一门艺术,方寸之间,变幻的东西却很多,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符号等,可以靠印章的深浅、平坦来表现多种多样的思想”。“‘放到极致,工到极致’是我一直追求的境界,也是我从艺的观点。”

Tags:之道   方寸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