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中国第一个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开馆

兰亭书童 2007-07-02 热点透析 评论
       听着土家山歌,喝着苗家拦门酒,感受白族特有的宗教文化……中国第一个多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今天在张家界大庸府城揭幕,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和白族独特而灿烂的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在此集中、生动展示。

  湖南的大湘西地区,长期以来集聚着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和白族等五大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大山的阻隔,这里保留了各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成为人类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土家族摆手舞、苗家鼓舞、江永女书、滩头年画等都已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承日渐濒危的今天,张家界选择了用鲜活的展馆形式来推广和传承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这里,你不仅可以真实聆听土家山歌,品土家米酒,亦可以看到几近失传的三棒鼓、江永女书。年迈的文化艺人在这里生动演绎,年轻的传人在这里仔细讲解,置身展示馆,仿佛走进了那沉淀千年的民族文化宝殿。


  五十七岁的虞年军是土家展馆里三棒鼓的表演艺人。来自当地马儿山村的他感慨地告诉记者,现在这项传统技艺已经很少有人会了,村里上万人只有五个人会打。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对这类学习难、没有经济利益的传统技艺没有兴趣学习。虞年军希望通过展馆推广三棒鼓,让这门技艺后继有人。


  土家织锦的命运却因为旅游的开发截然不同。三十二岁的土家女子梁光玉在展馆演示着织锦工艺,她已经为工厂做织锦多年。她说,作为张家界的特色旅游产品,这种工艺现在不用担心无人学习。


  展示馆的创意人伍星星女士表示,建造展示馆就是希望将中国神秘的文化遗产集中展示,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让民族文化找寻到适合自己传统和发展的道路。

Tags:开馆   文化遗产   中国第一个   多民族   物质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