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艺术的温度,正如夏天

兰亭书童 2007-07-02 热点透析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欧洲摄影博物馆


  艺术的温度,正如夏天——跟随作者漫游欧洲艺术馆和博物馆

    参观了欧洲许多博物馆和艺术家的作品后,确实感受到欧洲的强大离不开文化艺术的昌盛。试想,如果欧洲没有艺术,没有博物馆那还有什么?如今,在我们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文化艺术的建设可能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思考。
    
  去法国享受文化的奢华
    
    王远
    
    冬天我在巴黎,遭遇了夏热。这倒不完全是全球温度上升的原因,更主要是因为我看了那么多的博物馆,萌生暖意。
    
    莫罗博物馆
    
    法国艺术家莫罗(1826-1898年)在美术史上说不上是个辉煌人物,去莫罗博物馆之前我没抱很大希望。然而,看后感觉完全不一样,你对莫罗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说是莫罗博物馆倒不如称它为莫罗家庭式博物馆,整个展厅其实是一所居家三层老屋,楼梯狭窄灯光昏暗,有数间不大的房间,墙壁上的壁纸很古旧并挂满他的作品,这里其实是莫罗当年的家和画室。莫罗为了自己的艺术而选择了孤独的生活方式,只是和亲近的家人及朋友一起享受富足生活的乐趣。莫罗后期的作品一洗早期那种精雕细琢的作风而变得狂放洒脱,随意涂抹。他以非常强烈的色彩、猛烈的笔触和用刮刀涂抹的厚彩来作画,显得异常的生动。
    
    马约尔博物馆
    
    马约尔博物馆位于巴黎七区离罗丹博物馆很近,在一条不起眼的弄堂里,问了几个当地人才找到,博物馆不是很大,没有摆放雕塑的室外花园空间,与罗丹博物馆宽大的花园空间相比有些局促,一进门你就能看到粗壮的马约尔式的雕塑。展厅底楼是大件马约尔的雕塑作品,二楼是他的一些绘画和陶瓷作品以及他个人收藏的艺术品。
    
    一位美术权威在评论马约尔时说:“假如说罗丹的理想是把云石和青铜变成肉体,那么马约尔的理想则是将肉体化为云石和青铜。”在马约尔神奇的手中,一尊尊体态丰盈的女裸雕像,简练、安详,形态饱满而转折柔和,节奏舒畅而意蕴深远。马约尔虽为罗丹的弟子,但绝不邯郸学步,他独树一帜,另辟蹊径,其艺术特色和艺术风格与罗丹迥异。他的作品不诉诸文学情节,也不刻意追求绘画效果,而是赋予一种抽象的寓言性质和象征意义。
    
    巴黎现代艺术馆
    
    刚到巴黎不久便有同行介绍东京宫艺术馆。其实地图上标的名字是巴黎现代艺术馆,而当地同行则喜欢称其为“东京宫”。巴黎现代艺术馆外观是一半圆凹陷的罗马式结构,它是由两个展览馆组成的:位于东面的巴黎现代艺术馆和位于西面的东京宫展览馆。巴黎现代艺术馆略大于东京宫,艺术馆展厅结构是回旋式的犹如历史的长廊很符合历史性的展览,那里确实经常举办一些重量级的现当代艺术回顾展览。有幸,我第一次去看的展览是一个从阿尔普和比卡比亚的达达艺术到观念艺术家波依思的经典展览。展览涉及整个20世纪的上半世纪,几乎是现代艺术的一个历史回顾展览,而且每个艺术家有数件作品,展览样式丰富多彩,当然其中法国的激浪派艺术也是一个重头戏。
    
    欧洲摄影博物馆
    
    欧洲摄影博物馆的外观很不起眼,门面也很小,摄影博物馆的招牌也没有,只是在墙上刻了很小的法文,不走近看很难注意到这里是个摄影博物馆。
    
    一天我路过那里,博物馆里正在展出电视装置艺术家白南准的回顾展以及另外两个艺术家的图片展。那次展览主要是介绍白南准。确切地讲,白南准应该是视频艺术家,通常大家都知道他的电视墙,他是最早运用电视作为媒体来传达艺术观念的。如果你看了展览,会被他的电视里面所表达的心境和互动式的交流所吸引,同时他运用电子数码视频,动态地表现他对声音、物体、人、环境、宇宙的认识。
    
    40年前,他曾用四架被拆散后重新组装起来的钢琴,两架唱机、唱片和各种可发声物体,以及11架经过艺术改造的黑白电视机,奠定了视频艺术道路上的里程碑。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艺术系副教授)
    
  去希腊感受文化的力量
    
    吕怡然
    
    如果说,希腊是漂流在爱琴海上的古文明活化石,那么雅典就是这活化石最璀璨的象征。而位于雅典盆地正中的卫城,则荟萃着古希腊文明最杰出的作品。雅典卫城海拔156米,从全城的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无疑是雅典乃至希腊的第一标志。这里有一座卫城博物馆,收藏着卫城原有的各种雕塑以及其他古代艺术品。如今,就在与卫城相距300米的地方,一座气势恢弘的新卫城博物馆已经拔地而起。
    
    我们抵达雅典的当天早晨,就来到这个坐落于卫城山脚下,能提供逾14000平方米的展示空间,可容纳逾4000件展品,总造价约1.82亿美元的新馆建设工地。希腊著名考古学家、新卫城博物馆筹建负责人帕戴勒曼尼斯教授,亲自接待了我们这群来自中国的新闻记者。他介绍说,这个博物馆的设计经过国际性竞标,运用了现代的建筑理念和高新科技手段,如博物馆的宽幅玻璃幕墙,能折射映现出对面卫城的全景。博物馆内建有一个独特的玻璃走廊,人们可以从里往外看,欣赏到300米外的巴特农神庙遗址,而可控的自然光线透过玻璃射入博物馆内,又给陈列其间的那些历史悠久的雕塑蒙上了质朴的光辉。
    
    博物馆并不刻意追求自身建筑的完美,而是就展品的特点因地制宜,其高度、形状完全和巴特农神庙的结构一一对应,打破一般博物馆的布局,甚至不分展室,以直统的大间陈列展品,将现代化设施和文物保护和谐地融为一体。行走在博物馆内,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时空转换——随着脚步和空间的交替变幻,人们仿佛从古希腊时代的荒蛮迈入罗马帝国的辉煌。
    
    帕戴勒曼尼斯教授告诉我们,新卫城博物馆的兴建,还有一个重要动因,那就是希腊政府和人民盼望在这座足够大、足够现代化的博物馆建造好后,英国政府能够归还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巴特农大理石石雕。这个石雕距今已有2500年历史,19世纪初被英国外交官埃尔金伯爵运回英国,1816年起被大英博物馆收藏并展出。关于英国获取这些文物是否合法的争议已持续了几个世纪。过去英政府拒绝归还希腊珍贵文物的理由之一,是认为希腊政府没有能力保存好自己的文物。新卫城博物馆建成后,便宣告了这个理由无法成立。帕戴勒曼尼斯教授说,新博物馆为所有漂流在外的巴台农神庙雕塑预留了空间,先以复制品替代,并注明原物现今何在,一旦原物回归,就立即更换陈列。
    
    (作者为《新闻记者》杂志主编)

Tags:温度   夏天   艺术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