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保留历史特色 南京城南改造妙用“手术刀”

兰亭书童 2007-08-30 热点透析 评论
       以夫子庙为中心的东秦淮河(东水关至中华门)整治完成后,南京又着手整修中华门以西的西秦淮河。8月28日,南京公示了《内秦淮西段(甘露桥-西水关)研究及保护规划》,要在东水关至西水关之间,打造一条长十里的内秦淮风光带。引人关注的是,由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完成的西秦淮河改造方案,抛开了大拆大建的“推土机”,用上了外科手术式的“手术刀”。

    城南地区该保什么?研究分析认为,这一带自南唐和明清开始,就以传统工商业、居住和娱乐为主,河道、河房和低密度的建筑特点一直未有大的改变,这是老城南的精髓。改造不能破坏这一带的街区格局、建筑机理,不能拆毁有价值的历史建筑,不能改变以市井生活为特点的居住功能。
    因此,西秦淮河改造除了保护湖州会馆、洞庭会馆、酱业公所、北货果业会所等会馆和老字号建筑,以及省、市、区文保建筑24处外,还将保留有特色的传统街区、民居合院式和巷道。改造将借鉴现存建筑轮廓线和沿河建筑尺度,及部分建筑的材料和地面铺装。古旧的砖作、灰瓦、木细作、白粉墙等城南建筑元素,以及街头巷尾的点式绿化和庭院水景,都将在街区“出新”中沿袭运用。


    规划确立的改造方案中,将保留8%的历史建筑,改造、改良55%有特点的老建筑,对解放后插建的“火柴盒”和平房,这部分建筑约占37%,由于不存在传统风貌和传统做法,将拆掉重建。


    由于西秦淮河两岸改造、拆建量大,保护建筑和拆迁建筑犬牙交错,整治中将采用改造、插建、迁建、新建等方式。内秦淮整治则用上旧城改造的“十八般武艺”,小心翼翼地呵护这一带的整体风貌和街区特点。


    一是改造类:保留原有地段肌理,保留大多数老建筑,改善内部和外部环境。如对柳叶街两侧的民居,将保留河北徐姓大族的老宅并加以维修。新规划的房屋商住结合,以居家办公和小型商务、零售为主。二是插建类:对有记载的人物居所、历史事件存留地,由于现状被后来建筑改变,拆除这些建筑“复原”历史。如钓鱼台距夫子庙咫尺之遥,规划延续“市”之古风,以史载的仓司三制、织锦坊、染坊、糖坊廊、花市等历史上该地区的场所和地名为主题,创造城南民俗之微缩风情画。三是新建类:针对城南尺度小、居民活动空间少的特点,拆除不具保护价值的房屋和片区,新建公共建筑和配套设施。据介绍,目前,中华门甘露桥段秦淮河两岸已开始拆迁,公示后,改造将按规划全面推开。

Tags:手术刀   南京   妙用   城南   保留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