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树坚谈青少年学习书法艺术

shxw 2007-09-07 书坛快报 评论

欲正其气 必先正其志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周树坚谈青少年学习书法艺术

 

    记者:进入9月份,我省大中小学将陆续开学了,在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的倡导下,广东省教育厅已发出通知,要求从今年起在学校中开设书法课。对之有不少青少年不理解,有人认为现在是高科技时代了,学习书法没有用;也有人认为耗费时间练书法,不如勤工俭学能赚钱。你作为书法艺术家,从青少年起就师从秦咢生、容庚、商承祚等岭南国学大师学习金石古文字、书法、篆刻等,几十年如一日,成绩斐然。请你向青少年谈谈自己学习书法艺术的经历。

周树坚:几十年来我都在床头上贴了一句古训:"君子莫大于正其气,欲正其气必先正其志",视之为自己学习书法学习的最终目的。中国国学博大精深,书学是其中之一,通过书法练习我们可以体会到汉文化的最基础的知识、涵养。汉字是国学的根本,汉字的形成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气质,独有的对世界万事万物的认识、印记方式。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又是有别于世界其他民族的,通过练习书法就能把本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学到手,这对青少年做人做事都是一生有益的。

有的青少年可能认为现在用电脑写作快得多了,用笔的机会也少了,没必要学习相对写得较慢的毛笔字。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学生少了,不少人写的钢笔字、毛笔字面目不好。在学校中开设书法课,通过书法练习在青少年中兴起国学学习热,继承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使之不致于失传,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件大事。1979年,我在共青团广州市委工作时,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个青年书法协会,就是为了推进青年学习书法的。

我自幼读书机会少,但几十年来都没有放弃努力学习,追求上进。我从小对金石古文字、书法、篆刻艺术的研究、实践有很大的兴趣。我十多岁时正是文革时期,学校都不上课了,我就千方百计自学,买书来学,到处找老师来拜。我后来当了学徒工,一个月只有16元工资,我也要每月省下6元钱,买自己心仪的字帖、古文字书。我大胆给担任吉林大学古文字研究室主任的一位老教授写信,请教书法、字学上的学问。过了半个月老教授给我寄来了油印的教材,我受到了莫大的鼓舞。一个著名的古文字大学者能给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后辈亲自来信寄教材,我矢志不负前辈的期望。秦咢生、容庚、商承祚三位大师我都是主动上门去拜师的。那时还是文革时期,大师都说学古文字、书法没用了,我对他们说:"学古文字今天用不上,明天用不上,但后天总会用得上。"由于我的恒心感动了他们,他们才有信心教我。

现在的一些青年太娇惯了,风不能吹雨不能淋,有的家长对孩子过于呵护,把小孩当作了温室里的花朵。孩子学点东西家长处处得陪着,考试时家长还得让孩子住高级宾馆,亲自煲汤;学校考场周围不能有汽车声音,甚至连蝉呜声也不能有,这就太过分了,不是培养后代的好办法。我那时学书艺条件艰苦得很,家里为了省电不点灯,我就到街巷的路灯下看书。那时家里房子小,连一张桌子都没有,我就在膝头上写字。我发表的第一篇论文《中国古文字与书法的关系》,就是在小板凳上写出来的。凡讲书法、字学的书都很贵买不起,我就到老教授家里一页页、一字字地抄回来。我在广州日报发表的第一幅篆刻作品是用老房子的地板砖刻的。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一步一步不畏其难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为此,我希望青少年利用现在的有利条件,努力传承民族文化的精华,使之不致于断代了。

记者:有的学生认为"学好电脑技术可以谋高科技公司的职业,学好外语可以走遍天下都不怕",不知道学书法能有多少用处,请你为他们释疑。

周树坚:我们学习书法不是为了谋生的需要,也不是为了图名利,其实真正能够成为书法家的只是凤毛麟角。但学好书法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做一个中国人就得写好中国字,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现在有一种不好的风气认为什么都是外国的好,而我们老祖宗的好东西却让人家学去了。如果有一天我们汉字写得不如外国人将无地自容。在七十年代的一次广交会上,一个日本商人同我比写书法,他用左手写,我用左手写得比他好,他又用右手写,我右手写得比他更好了,他叹服不已,请求把我写的书法送给他。如果我那次输给了日本人,人家就会鄙视我们连中国字都写不好。

书法的字里行间有情有爱,练习书法可以影响自己的人格,成为完美的人。我在书法创作时,以自己的感情体会古人的感情,再用书法艺术将感情传达给读者,这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先贤古哲的品质。我在担任广州市海珠区副区长时,曾将郑板桥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挂在办公室里用来自勉,警戒自己时刻关心民生,不受世风的影响,勤力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我在副区长的任上八年,分管的几个领域的工作都获得了国家、省、市的各种荣誉,这与书法艺术对我人格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记者:青少年如何才能在书法练习上取得一定的成就?

周树坚:锲而不舍,周而复始是我学书的法门:临帖--创作--临帖。很多人说我傻,都什么时候了还临帖,现在应该搞创作了。我说不,我坚持这样的学习方法。一辆性能再好的车,一箱油用完了,一样跑不动。所以中途就必须加油。所谓学书的加油就是长期坚持临帖。话说回来,现在我临帖所得,与以前的临帖完全不同了,当年我临帖学到的是形,而现在我学到的是神,这也就是我的进步。创新应该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的事,如果硬要反其道而行之必然失败。

学书法长期坚持下来不容易,有的青少年兴趣来时兴致勃勃,一旦没见速效就灰心了,不能长期坚持下来。当我上任为区政府副区长的时候,我刻了一方印,这方印是"勤政乐艺",一边要将工作做好,一边要将艺术推上去,为中国的文化发扬光大。每天尽管工作繁忙,但我每晚保持1个小时看书、学习,保持艺术上的上进。我是利用别人休闲的时间去从事业余爱好,所以到现在我都坚持学习。(完)


相关链接:周树坚简介


周树坚在黄河边

周树坚,1947年出生,广东茂名人。中国书法家协会对外交流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篆刻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原广州市海珠区人民政府副区长。职称副编审。

弱冠之年矢志祖国传统书法、绘画、篆刻艺术,师从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秦号生先生、容庚先生、商承祚先生、李曲斋先生等,潜心书法篆刻艺术和古文字研究。书法攻甲骨文及钟鼎彝器款识、秦篆汉隶,亦博览历朝名家墨迹;篆刻以周、秦、两汉玺印为宗;绘画以金鱼独树一帜。作品风格大气磅礴、隽利厚重、古拙苍劲、浑穆流利、端庄潇洒、自存新意。1980年全国首创成立第一个"广州市青年书法协会"青年书艺团体。

书法篆刻作品获广东省鲁迅文艺奖、1985年荣获广东省新闻出版局颁发的广东"优秀编辑"称号。作品曾参加国际、全国各大展。书法篆刻作品为人民大会堂珍藏,日本、法国、意大利、瑞士、韩国等国政要和国内外知名人士好评及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O周年,叶剑英委员长诞辰l1O周年,香港回归lO周年,澳门回归8周年之际,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广东艺术设计中心、广州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协办的"南粤情"并请叶选平副主席题写的"周树坚书法篆刻作品展"于9月14日在二沙岛岭南会开幕。

"南粤情"展览作品是周树坚最近之力作新作,有2OO多帧,作品内容丰富,表现手法新颖动人,作品内容有叶剑英委员长之诗词、古人咏句,时彦颂词,蕴文尔雅又气冲霄汉。书体分别结合内容用殷商甲骨文,三代金文,秦篆汉隶,楷行草诸体,尤为其篆刻更精妙,真谓"印宗秦汉、书学鼎彝",笔力沉雄、古朴、浑厚,挥洒如弩张剑拔,势如大江东惊涛裂岸,又似明月松间清泉石上流之感。金石,将甲骨入印又清奇,古玺汉印朱自传统自出新意。中国画之金鱼,明代至今尚未有如些画法,造型意趣笔笔有金石味,观其画图如若一群顽童追逐呼应玩耍,情意十足。作品还有木刻、竹刻、石刻、雕塑,观其展,可使览者如读中国文字源流和书法发展史,传统艺术与时代气息融为一体,赏心悦目,又可识做人道理与和谐共处之机。(完)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