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不能上哪都带着笔 男子碎纸蘸墨画出写意山水

兰亭书童 2007-09-14 热点透析 评论
         亮出您的绝活

   "咱中国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寄情山水,但不可能上哪去都带着笔呀!笔有多少型号?带得全吗?出去玩,喝点酒,高兴了想画画,拿块纸,蘸点墨,照样出‘好活儿’,感觉随意、潇洒。"——王涛


  不管是报纸还是面巾纸,随意撕一块,蘸上墨,就是一支“好笔”。书画家王涛下了十年的功夫,如今,他的“纸墨画”堪称一绝。

  用纸当笔画山水

  9月11日,记者看到了王涛的精彩表演。拽过案头皱成一团的过期报纸,撕去一角,铺平压几下,又整齐地折成了七八厘米长,三四厘米宽的四折纸,这就是接下来要“出活儿”的家伙了。


  展开一方宣纸,王涛捏着折纸蘸墨、蘸水,在墨盘沿靠了靠,而后左手捋平宣纸的左下角,右手提“笔”落墨。嶙峋的巨石堆中,一株树艰难地露出了头,慢慢地向上伸展,磕磕绊绊,曲曲折折,最后在王涛“笔”下长出了茂盛蓬勃的树冠,透着顽强生机。


  王涛画到中间,换了一块软纸,蘸满了墨汁,在宣纸点来点去,变成了一座山峰的一明一暗两面。


  折纸横面一扫,画出粗线;偏着往上一提,又变细线。单用一个角接触纸面,画出的线更细。折纸用久了,起了毛边,再画出的分叉,又别有一番韵味。


  20分钟之后,近树、远山、云雾、依傍山间的小屋、悠悠靠岸的渔船……全都跃然纸上。“宁静致雅,表现一种意境。之后可以用点色彩。”王涛说。

  灵感源于偶然

  至于“纸墨画”,王涛说源于一次偶然。一次在作画时,他用墨过多,眼看墨渍扩散了,便随手拿一张干纸蘸,结果展开一看,吸在上面的水痕墨迹竟然分外像荷叶,“本以为画花了,没想到会得到那么好的景致。当时特别高兴,从那以后就开始刻意向这方面研究。”


  毛笔吸水,相对容易掌握水墨平衡,而用纸作画,不但需要注意画纸的吸水程度,还要注意代替笔的纸张的质地、吸水程度等因素,难度更大。“但与毛笔相比,纸张受阻形成的线条更跳跃,更具美感。”有业界人士说,王涛的“纸墨画”开创了一个新画派。


  王涛说,尝试阶段的几幅纸墨画,令人十分不满意。但他告诉自己,想做一件不寻常的事,就要付出更多的辛苦,经历过孤独、烦躁,他始终鼓励自己坚持下去。十年后的今天,他的画获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多幅作品发表于美术类杂志。

  总结纸墨画三原则

  王涛还总结出画好纸墨画的三原则。一要有综合素质作铺垫。纸墨画不好掌握,需有传统和现代的笔墨功底作基础,还要敢于创新,把用纸代笔的优势充分发挥。


  二是要选用适当的纸。王涛说,画久了,只要一搭手就多少对纸的吸水程度等因素有了数。“有时需要将纸搓揉成团,再蘸墨画画。搓纸团也有学问。松,画得模糊;紧,不出效果。同时,纸团的棱角多少也对作画有影响。”


  三是要掌握好纸墨关系。用纸作画,手握纸的轻重缓急很难把握,要表现的景致是色彩明暗变化,其中的调整很重要。


  两年前的一段经历一直让王涛津津乐道。那天,他在普兰店的一处荷塘旁作纸墨画,正巧碰到法国一家电视台的记者,对方对王涛的画甚为喜欢,摄像头对准了画作,迟迟不肯离去。法国友人几经商量才讨得墨宝,并赠给他该节目的参与证书。


  目前,王涛在大连市沙河口区经营了一家画室,他的目标是将纸墨画发扬光大。

Tags:着笔   写意   画出   山水   男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