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宋庄的官司是一出喜剧

兰亭书童 2007-09-28 热点透析 评论
       宋庄的官司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刻印在北京的带有象征意义的足迹。在这样的进程中,艺术家和农民既是矛盾的双方,也是利益的互惠者,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各自不同付出的代价和努力,使得这个进程成为历史。因此,他们之间,即使矛盾着,这种矛盾说到底是喜剧式的矛盾。

  几年之前,宋庄不过是通州之东靠近河北的一个普通的小村子,由于有了画家的入驻,又由于这些画家中出现了方力钧等在世界有名的人物,宋庄如今才名声大振,成为了有名的“画家村”,成为了继圆明园画家村和798艺术区北京的又一景。


  当年画家入驻宋庄,图的是那里离城偏远,清静而便宜,便用不多的钱就把农民的房子买了下来。很显然,那时,艺术家比农民显得聪明而有眼光。


  如今,农民醒过味儿来了,觉得太便宜这帮小子们了,他们用这么点儿钱住在我的房子里画画、卖出那么多的钱,自己吃了老大的亏。于是,农民们钻了法律的空当,法律禁止农民宅基地房子的买卖,便以此为据要求收回当初卖给艺术家的房子。宋庄艺术家购买农民宅基地房的法律纠纷,一时成为新闻。很显然,此时,农民显示了他们特有的狡猾,守株待兔一般,在这儿拿着法律的文本,以逸待劳等着艺术家呢,要艺术家把吃进肚里的东西连骨头带刺地再吐出来。


  宋庄这一法律纠纷,有意思、同时也有意义,就在这里。


  与其说这是艺术家与农民比聪明、争利益的一场博弈,不如说是在城乡一体化的城市化进程中刻印在我们北京的一个带有象征意义的足迹。在这样的进程中,艺术家和农民既是矛盾的双方,也是利益的互惠者,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各自不同付出的代价和努力,使得这个进程成为历史。因此,他们之间,即使矛盾着,这种矛盾说到底是喜剧式的矛盾。


  我说这是喜剧式的矛盾,是因为矛盾的双方谁都明镜似的清楚,如果没有宋庄农民低价位房子的提供,就没有当时一文不名的艺术家的今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宋庄的农民为他们提供了落脚地和艺术的根据地,他们当然不会忘恩负义;同样,如果没有当初艺术家的介入,宋庄只不过还是众多农村中的一个普通小村子,如今的地价也不可能上涨得这么快,今日的地价不仅是农民祖辈中庄稼活盖房子娶妻生子的简单成本含量,还有了艺术的含量而带来无形资本的注入,方才如此增值,超乎农民的预期和想象。798厂是它最好的说明书,当年不过是6个陈旧的老厂区,因陆续有354家文化创意机构的入驻,如今每年的直接收益就有三千万元,整个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已经高达三个亿。


  今天的宋庄,能在全国乃至世界闻名,一个房产官司才这般令人关注。想想,一个普通的小村子和大都市能够如此密切联姻,一个无名的地方能够如此迅速闻名,除城乡一体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因素在起着催化作用之外,本地土著与外来者的互惠互利和共同创造,也是必备的条件。纽约的布鲁克林当年不过是码头和工业之地,说话都带有爱尔兰口音,就像宋庄农民的一口京东“包米谷子味儿”。正是由于有了一代代艺术家的介入,才逐渐改变了那里的面貌,不仅使那里成为艺术的领地,也成为了纽约一道不可或缺的景观。我相信未来的宋庄将会和798厂一样,成为北京艺术的别致领地,见证艺术现代化和现代城市化的进程轨迹。到那时,这一起房产官司的象征意义将大于文本意义,而成为历史一个颇具相声意味的注脚,或一幅含泪带笑的卡通幽默画。


  所以,我相信,宋庄的这场法律纠纷不难解决。无论艺术家,还是农民,还是当地的政府,都需要考虑到自身的利益,便不会忽视上述那些历史与现实的种种因素,便也就容易找到相互妥协兼顾各方利益而双赢的方法。因为他们谁也不比谁傻,都是些这个时代造就的聪明之人。

Tags:一出   官司   喜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