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爱国书法家拒绝与侵略者合作以死明志 残存作品弥足珍贵

shxw 2007-10-31 书坛快报 评论


 
 
  图为郑鹏收藏的郑家溉生前每日功课练习摘抄的诗句。许馨艺 摄

    星辰在线10月31日讯 (长沙晚报 记者 许馨艺 实习生 何泽亚)近日,记者在抗日烈士、我省著名书法家郑家溉的孙子郑鹏家里,看到了其收藏的为数不多的郑老先生的书法作品。

    郑鹏介绍,郑家溉一生作品无数,很多名胜古迹、楼堂寺馆里都藏有他的墨宝。他家中保存的为数不多的作品大多成于上世纪20年代中期到30年代中期,其中包括最早关于书法理论的作品《书谱》,收集了老先生的功课笔记108张; 38帧《身戒》,抄录的是关于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的警句格言;一套四条屏,摘抄的是《书谱》中的一段文章;草书千字文、章草千字文;还有老先生平时功课所写的几十页正楷字和一副扇面字画、一副对联等。而郑家溉生平所作的大部分作品,已经不复存在。长沙文夕大火,烧毁了老先生的房子,五六万册藏书化为灰烬。这以后,老先生又陆续创作了一些作品。可是,1944年,日军大肆侵犯湖南,他避难湘乡时不幸被抓,书法作品再次遭到毁坏。“文革”期间,老先生的儿女都被抄家,家中作品基本上全部被抄走。最后得以侥幸保留的已经不多。

    郑家溉的孙子郑鹏到处奔波打听,一有拍卖会、展览会绝不错过,尽量收集保存爷爷的作品。但因个人经济能力的原因,他不可能收藏到爷爷的更多作品。他说,没事时经常拿出爷爷留下的作品欣赏,感受老一辈的文化精髓和气节。他会将这些难得的作品好好保存,一代代传下去。

    郑家溉是湖南长沙人,早年曾在清翰林院供职,他以书法著名,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崇尚辛弃疾的爱国主义精神,对晚清以来中国日趋衰落、生灵涂炭的局面十分关注和忧虑。1944年郑家溉避难湘乡,拒绝担任日维持会职务,投塘自尽以死明志,被日军发现开枪射杀,显示了他“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
 

Tags:

猜你喜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