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各地展讯 / 正文

考古人员模拟两千年前神秘墓葬建造过程

兰亭书童 2007-11-26 各地展讯 评论

考古人员日前在四川省安宁河岸模拟了2000多年前西南地区“邛人”修建大石墓的部分过程,以揭开这支古老民族及其独特墓葬的神秘面纱。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德昌县麻栗乡大坝村安宁河左岸的大石墓遗址,18名当地农民24日上午使用木棍和粗绳,试图重现古代“邛人”修建大石墓的环节之一——将一块约2米见方、重逾3吨的自然巨石拉上长21米、坡度为15度至18度的斜坡。


  据此次考古行动的组织者、凉山州博物馆副馆长唐亮介绍,这种还原古代人类生产生活的考古方式是首次在四川进行,在全国也属少见。


  他告诉记者,由于耗资巨大,且准确性和实际意义有限,全世界只有日本等少数国家进行过较大规模的模拟考古。“这次模拟只是一次小的尝试,有助于我们对大石墓修建过程的了解。”


  大石墓是安宁河流域独一无二的墓葬形制,墓长一般在10米以上,以重达数吨甚至20多吨的天然巨石作为墓壁和墓顶石,是四川安宁河谷的一道奇观。


  唐亮说,这次要模拟修建的大石墓的石块来源最近的在横断山脉螺髻山系上,现在要徒步4小时才能到达山脚。


  “大石墓石块来源一般距墓地较远,而数千年前,‘邛人’并未圈养大牲畜,没有驮兽,如此巨大的石头是怎样依靠人力运至墓地并放置在墓顶上的,至今无从知晓。”


  记者在现场看到,18个人花了两个小时,竭尽全力,用木棍撬,拿绳子拽,试过各种方法,却只将大石拖动了几公分。“这说明我们目前对古代‘邛人’建墓的过程认识不足,早期人类要成功修建这样大型的墓葬所要做的准备比我们想像的多得多。”唐亮说。


  “邛人”是古代的西南夷重要民族,曾有自己的政权,后来与巴人一样神秘消失,有关“邛人”的史料记载甚少。自1975年以来,中国已发现232座大石墓,分布于安宁河谷流域约70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是“邛人”遗留下来的目前仅知的文化遗迹,被认为是揭开“邛人”消失之谜的重要实物资料。( 记者王秀琼、苑坚)

Tags:墓葬   考古   建造   年前   神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