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不为人见的吴熙载六面印

兰亭书童 2007-12-14 书坛快报 评论

吴熙载(1799年至1870年)在中国篆刻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原名廷  ,字熙载,号让之,也作攘之,别署让翁、晚学居士、方竹丈人。江苏仪征人,晚年久客泰州。


    吴熙载早年习书从包世臣入手,精金石考证,工四书体,擅写意花卉。篆刻则从汉印入手,最服邓石如,最能体悟邓石如“印从书出”的旨意。他治印如写,运刀如笔,白文印往往横画粗于竖画,字画的转折处尤其强调书法的笔意。其浑厚俊迈的气象、舒展飘逸的结体,或圆转流动、或顿搓质朴的线条,并辅以轻松自如的动静合宜之风采,把邓石如“印从书出”的理念推向新的高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赵之谦曾赞为:“息心静气、乃得浑厚,近人能此者,扬州吴熙载一人而已”。而吴昌硕更是感慨地说:“学完白不若取经于让翁。”昔日笔者曾在上海宝  斋见到其所藏吴昌硕“兴言”印中,有吴藏龛观款“二石刻均为攘老杰作,家君时训示其用刀之法”。可见,赵之谦、吴昌硕对吴熙载的推崇之意。


    吴熙载治印近来屡次出现在拍场上,有不少藏家均对其印章赏识有加。在不久前结束的香港佳士得秋季拍卖会中,一方吴熙载寿山石狮钮方印就拍得12.375万元的佳绩。在今年年初西泠印社推出的印章专场中,其一方青田石章也斩获了5.28万元。


    据了解,在12月19日至21日举行的西泠印社秋拍中,将有一方十分难得的吴熙载六面印现身拍台。此方吴熙载“草木有本性”六面印为青田石,风格强烈,吴气十足,明眼人一看便知是晚清六大家之一吴熙载所刻,是极为难得的精品。其内容与兰有关,且多次出版。其特点有三:其一,此印印面硕大,每面均在4厘米×4厘米以上,大小略异,保存完好;其二,印文虽均为白文却十分耐看、丰富,关键在于他娴熟虚实相生的章法原理,运用印文多寡、字形变化、边栏呼应、粗细对比等手法,使六面印各具特色;其三,最完整地体现了他精到微妙的运刀技巧,字画的交接处、锋刃的痕迹显然而见,刻六面印最难,每面的成败均和全印有关,此功力非吴熙载莫属。


    清代乃至近代的篆刻家盛行多面印创作,而多面印在市场上也极受欢迎。今年春拍北京匡时推出的齐白石刻王安石六言绝句双面印就以高出估价两倍多的132万元成交。而在众多名篆刻家中要数吴熙载最喜欢、也最擅长多面印创作。吴氏所刻多面印中,以双面印居多,而四面以上者甚少,共计四方,分别为“吴熙载”四面印、“方竹丈人”四面印、“吴廷  印”五面印,还有就是这方“草木有本性”六面印。由于前述三方均为吴熙载自用印,故有鉴赏家推断此印或也属让翁自用,尽管存疑待考,然吴熙载六面印存世惟一一方,却是不争的事实,十分难得。


    由于该印为吴熙载篆刻精品杰作,著录甚多,但是,原来只是作为单面或双面印散见于相关吴熙载印谱中,而最早明确记载六面印的,应是1999年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玺印篆刻全集》。从此这方六面印为人所知,但其“真容”依然不为人见。此次西泠秋拍推出此印,天下赏印者可以一饱眼福了。


 
 


 
 

Tags:为人   吴熙载六面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