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个月,14人,数百万美元
一掷千金只为文物回流
“2006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和丈夫在互联网上看到几家美国古董店在出售中国汉代文物,数量之多令我们吃惊。”看到网上展卖的那些气韵高古、情态传神的编钟、塑衣陶俑和黑色裸俑,身居美国底特律的邓芳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她分别和美国、新西兰、英国的3个网上卖家取得了联系。在法律索回几无可能的情况下,邓芳和丈夫范世兴想到了民间筹款的方式,将其中最珍贵的部分尽快购得。他俩先在网上订购了一套9枚的陶编钟和两个深衣陶俑。同时邓芳还写了一份倡议书,用电子邮件发给国内外的同学好友,恳请大家一起“尽匹夫之责,送国宝回家”。
“共有14位爱心人士捐款,地跨美国、加拿大和中国。”邓芳说,在凑够了数百万美元后,他们共购买了31件文物,并无偿捐赠给中国。
大约3个月后,这些文物终于坐着波音747重归故乡。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立即组织有关专家做鉴定,确认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件、二级文物14件(组)、三级文物10件。根据捐赠人的意愿,这些“流浪”了大半个地球的文物回到了出土地陕西,收于汉阳陵考古陈列馆。“这是我们馆第一次接受海外华人的捐赠。”对此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副馆长王保平十分感动。
而14位海内外华人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他们纷纷表示,会继续关注流落到海外的中国文物,也想寻找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送文物回家”的华人集体。
数量多,价值大,民间回购居多
海外华人捐赠已非个例
五千年历史文明的沉积曾经留给我们丰厚的文物遗产,而近代以来的战乱岁月和天灾人祸却使无数的华夏瑰宝、国之重器流失散落到了海外。从书法、绘画、青铜器、陶瓷、甲骨到典籍,让无数中华儿女心痛不已……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精品达几十万件,这些流失的文物大多数散落民间。
上述大部分文物由于涉及到非常复杂的历史问题,短期内无法用外交和法律手段索回。从实际情况出发,达到回归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回购。在国家文物部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透过海外华人在内的民间渠道、利用经济手段实现国宝回归,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可行渠道。
2002年6月,英籍华裔陈俊将一件八国联军侵华时英军从北京皇宫抢走的明代琉璃制品捐赠给中国政府。这件被掠走的文物以拍卖方式流入私人收藏家手中,当它再次被拍卖时被陈俊夺得。
2007年11月29日晚,加拿大多伦多一次拍卖会上,一件清朝乾隆珐琅三角熏炉被来自美国加州的某华裔买家以11万加元购得。而拍卖前就有消息称,有华裔参与竞投,希望竞得后能物归原处,捐回祖籍国。
海外华人王崇仁2007年12月26日在西安宣布,将把他重金从海外购回的国宝级文物——一座可能为五代皇家珍品的五重舍利塔无偿捐给中国……
文化根深,家国情浓,财力渐丰
华人买家出击国际市场
是什么让海外华人对文物回流如此锲而不舍呢?
“文物是历史和精神的载体。我们希望通过文物回归,增强全球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这是中华民族复兴最持久有效的力量。”邓芳说。美国华人收藏协会首任会长张树强也表示,希望通过会员间的相互交流,分享收藏心得,同时让中华文化在美国华人的下一代身上得到延续。
收藏散落在美国各地尤其是旧金山的文物并以捐赠的方式送其回乡,占用了旅美华人招思虹近年来的大部分时间。“捐赠不仅仅是我个人的行为,而且带动了我身边的很多人一起做。”招思虹认为,做这些工作完全是出于一种使命感,完全发自内心。她希望这样的行为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把属于中国的文物都引回到中国。
随着中国国力和经济实力日益强大,一些财力渐丰的收藏机构和个人开始主动出击,透过国际文物市场购买流失的中国文物,形成一支民间抢救文物的生力军。而海外华人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苏富比拍卖公司中国古董艺术负责人杨勇兴在纽约表示,近年来华人买家不但在数量上增加,而且购买力也日渐上扬,加上“抢救中国古物”的家国情怀,他们往往不惜巨资收购顶级艺品,成为这个市场上的一股新兴力量。
捐资襄助,信息支持,内外互动
华侨华人助力方式多样化
其实无偿捐赠并不是海外华人促成文物回归的唯一方式。他们的支持形式多样,有的运作资金使文物回流中国市场,有的设立基金襄助,有的华商通过企业购买回国收藏等。
2005年10月,7件流失海外80多年的龙门佛首石雕像,回到“老家”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它们原先为旅美华人陈哲敬于1991年所购,事后国家有关部门向几乎倾家荡产的陈先生象征性地支付了一笔经费。
尽管只是文物价格的零头,但由于属于有偿捐赠,社会上产生了一些非议,这让陈先生有些黯然。对此,有专家表示,文物是无价的,应看重的是当事人爱中国的情怀,而不要纠缠于无偿还是有偿的方式问题。
海外流失文物要“回家”,无论捐赠还是追讨,首要前提是从茫茫大海般的文物市场获取准确的信息,有了信息,才能掌握主动,或与收藏家取得联系,引导捐赠;或摆出流通证据,依据国际公约,通过国际刑警组织依法追讨。在这方面生活在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有独特优势。比如有的华人竟然在当地一些大型购物中心或跳蚤市场搜集到“沧海遗珠”,而邓芳夫妇就是在网上获得了宝贵信息。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其力度也不亚于资金支持。
对此有人建议,国内相关文物保护部门应与海外的华人收藏家协会等民间机构形成良性互动,建立一些海外基地,争取它们的长期关注和支持,这样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而张树强也表示,美国华人收藏协会在加强与海内外华人收藏家进行交流的同时,希望可以在争取回收中国文物的方面发挥力量,穿针引线,提供有关文物的信息平台,推动更多的国宝文物回流工作。
- 上一篇:进贤文港一笔商私刻公章四处发邀请函行骗
- 下一篇:奥运藏品展示会苏州首发
猜你喜欢
- 2015-03-15 国宝就在身边?收藏投资不能“太天真”
- 2015-03-15 透镜下的中国文物国宝
- 2015-03-15 “十大民间钱币国宝”在江苏赛宝大会上出炉
- 2015-03-15 国家应对造假动刑 忆徐悲鸿马曾70元一幅
- 2015-03-13 黄金艺术品投资火爆鹏城 黄金投资五大诀窍
- 2015-03-13 清代十大帝王国宝御瓷专家鉴赏会在京开幕
- 2015-03-13 中国民间十大国宝展亮相北京饭店
- 2015-03-13 高仿真画展揭开国宝面纱 一等仿品忧虑重重
- 2015-03-13 “清代人物肖像图册”成“民间国宝”
- 2015-03-13 “国宝”鸡血石寻源
- 搜索
-
- 11-16《CCCPA全国少儿书画艺术等级评定简章》发布 2017春季开始报名了
- 09-302016第九届(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交流大赛火热征稿中(图)
- 01-05福州:俏笔迎春 助学公益
- 12-19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及理事名单
- 06-10书法家吕庆宜在福师大美院开展艺术讲座
- 04-18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获奖入展公示名单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面世
- 04-13辽报集团注资合作 中国书法报社在京揭牌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 引领书坛
- 03-25福建省老艺协书法委员会在省老干局召开会议
- 16179℃周志高执掌《中国书法》大印
- 11964℃免费赠阅《炎 黄 书 画 报》
- 11046℃刘荣升书法作品选登
- 10139℃中国榜书名家精品展揭晓
- 9846℃中日当代书法大展开幕
- 9781℃韩国直指书法大赛圆满落幕(附获奖名单)
- 9072℃首届中国榜书大赛获得名次暨优秀作品名单
- 8841℃丘程光将在大连举行书法展
- 8647℃中国天津/新加坡书法交流展
- 8192℃ 第二届国际榜书大赛暨中国榜书艺术大论坛揭晓
- 01-05福州:俏笔迎春 助学公益
- 12-19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七届主席团及理事名单
- 06-10书法家吕庆宜在福师大美院开展艺术讲座
- 04-18全国第二届手卷书法作品展获奖入展公示名单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面世
- 04-13辽报集团注资合作 中国书法报社在京揭牌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立足于民族文化传统 引领书坛
- 03-25福建省老艺协书法委员会在省老干局召开会议
- 10-10首届福建民间文艺“山茶花”奖揭晓 陈友荣获奖
- 04-25世界榜书联合会中国中原创作中心成立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