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四川发现30万平米古窑 窑群历史或可追溯至唐代

兰亭书童 2008-03-11 热点透析 评论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挖掘出的西坝古窑


  首次在岷江流域的乐山西坝发现重要窑址群,省考古专家昨日进行正式发掘。


  去年底在乐山西坝乐宜高速公路工地发现的宋代至明代窑址群,昨日首次正式发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称,西坝窑证明西坝曾与制窑发达的成都平原平起平坐、同样繁荣。


  修建高速路 发现30万平米古窑址


  去年年底,在乐宜高速路施工段,西坝镇建益村1组的一处工地上,惊现大量瓷器碎片。


  随后,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紧急前往考察,发现这些瓷器多为生活用具,以黑釉、褐釉为主,是一处生产日用品的民窑。专家称,窑址分布形状非常奇妙,“如同一弯新月镶嵌在岷江一级支流沫河右岸的山坡上”,长约1500米,宽100米-350米,总面积达到30万平方米。窑址核心地带瓦窑嘴、窑嘴一带,还发现了4座马蹄形窑炉,大量瓷片和不完整的瓷器。


  首次发掘 古时烧窑场景犹现眼前


  专家探明,最初发现的窑址仅是窑群的一个窑包,瓷器、瓷片均是制窑时的废次品。专家昨日对窑址进行首次正式发掘。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庙沱村3组附近,透过防护网,一座馒头模样的窑炉依稀可见。


  据估计,窑址约20平米,古窑中的烟道、过道、窑门、窑床、火膛、窑室等一应俱全。层叠堆砌的烟道像一座精致的“蜂窝箱”。烟道则起着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精美的瓷器制成后通过当时的西坝码头,运送到各地。


  截至记者昨日下午3时离开现场时,该窑址还没发现任何瓷器。当地村民称:“窑炉表面以前是片果园,谁也没想到果树下会有窑炉。”


  价值:西坝制瓷水平与成都平原齐名?


  专家称,西坝窑应该历经了宋、元、明等多个朝代。“西坝窑具有重大考古价值,在岷江流域乃至川南地区,像西坝窑这样主烧黑釉、褐釉的窑址尚属首次发现。西坝窑与当初制窑业发达的成都平原是平起平坐的,同样繁荣的。”


  意义:玳瑁釉和兔毫盏吸引专家发掘?


  收藏爱好者曹洪在当地除了发现一些黑釉陶瓷碗、盏等器物外,还发现了一些白瓷碎片和玳瑁釉瓷碎,一件完整的兔毫盏。后两者的发现让西坝窑进入了考古专家的视野。白瓷的意义在于可能打破过去认为的“彭县(今彭州市)是目前在四川发现的唯一白瓷窑址”的说法;兔毫釉则是宋代黑瓷中的上等产品,常用于斗茶,供民间和宫廷使用;玳瑁釉也是瓷器中的上品。


  猜想:窑群历史可能追溯到唐代?


  收藏界有一种说法,精品往往在民间。收藏爱好者彭先生说,有人在西坝曾发现过一件烧制有唐代钱币的瓷器。他猜想,西坝窑可能要追溯到唐代,或者更早。彭先生说,一些西坝窑的黑釉瓷器,其釉色和烧造工艺丝毫不亚于吉州窑。





Tags:唐代   追溯   或可   发现   历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