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一曲东魏皇族的哀歌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对东魏元祜墓进行了发掘。
元祜墓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陵墓群南部,东距邺城遗址7公里,西北距天子冢(北朝墓群35号,传为东魏孝静帝
之陵墓)约3.5公里,是磁县北朝墓群中仅见的未被盗掘的墓葬。
据墓志记载,该墓为葬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的徐州刺史元祜之墓,是东魏皇族家族墓。元祜乃北魏皇帝拓跋焘的重孙,死后埋葬在东魏皇族元氏的陵墓茔域内。
据文献记载,公元534年,由鲜卑化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并从洛阳迁都于邺城(位于临漳西南),建立东魏政权(534-550年),当时强行从国都洛阳迁徙至邺城的达40万户。整个东魏统治时期,所辖地域主要在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权一直掌握在丞相高欢家族手中。公元550年,元善见被高欢之子高洋所废,东魏亡。东魏传一帝,享国十六年,此后东魏全境进入北齐的统治。
此次发掘元祜墓年代明确,出土遗物对东魏的编年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地下的“深宅大院”
元祜墓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和甬道、墓室构成,全长约25.5米。墓葬坐北朝南,位居南侧的斜坡墓道两壁陡直,长11.5、宽1.1—1.15米,坡度29度。
记者采访中看到,墓道之北为过洞,洞口立面上方绘有壁画,表现的是有人字木共结构的建筑。土过洞底部与斜坡墓道衔接,坡度相同。过洞与甬道之间有一长方形竖穴天井,天井开口部形状不甚规则,有曾经坍塌的迹象,底部也为斜坡状,与过洞地面坡度一致。天井北端设立封门墙,由三重砖构成。封门墙北侧为甬道和墓室。甬道入口上方的立面有残存红彩,推测原有壁画,但因封门墙的挤压,内容已无法辨识。甬道北侧与墓室顶部一同坍塌,底部为水平地面,甬道北端有封门墙,由三重砖构成。土洞墓室近方形,顶部塌落,推测原为直壁、穹窿顶结构;墓室大部分地面平铺青砖,四壁残存有壁画;墓室东西4.5—4.7米,南北4.3— 5米,面积约22平方米;墓室地面距北朝地面深达9.2米。
据参加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说,元祜墓由于早年塌落,地面坟丘标识不很明显,免遭破坏和盗掘,保存比较完整,元祜墓是目前所发掘的北朝墓群中惟一没有被盗掘的墓葬。
墓室壁画为罕见东魏王朝画迹
墓室中原绘制有壁画,由于墓室顶部塌落,现仅残存四壁部分壁画。壁画虽然残缺,但是内容格局基本明确。
墓室东壁的南部绘有一青龙图案,西部对称位置画面塌落,从残迹观测,原来绘有白虎图案。青龙和白虎之后,各绘制一名官吏形象,官吏的胸部以上塌落,其身着朱红色褶服,下身穿束膝大口裤。墓室北壁绘制有一幅3足坐榻,正中端坐有墓主人的形象,墓主人身后有7扇屏风。南壁壁画分为东西两部分,位居墓室入口东西两侧,壁画保存不佳,从残迹观察,推测两侧各绘有一个人物。整个墓室的东西北均绘制出3柱结构的建筑,3柱之上有横梁,横梁上有人字木共,推测人字木共上应为屋顶。
有关专家认为,青龙白虎壁画,在北朝壁画墓中并不多见。青龙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东魏时代画家的风格、水平,青龙体态近似横置的S形,形态充满动感;绘画的线条舒畅,敷色技法中有平涂,有晕染。如此纯熟的东魏画风,成为盛唐艺术的宝贵积淀。元祜墓壁画是迄今罕见的东魏王朝画迹。
大批精美文物面世
伴随着对元祜墓的发掘,有大批文物出土。
通过发掘清理,在墓室中发现了完全朽坏的一棺一椁,棺椁位于墓室西侧,棺内有一具人骨。棺椁之东分布有随葬的陶俑、模型明器、陶瓷器、墓志等遗物。墓室东侧的随葬品保存状态较好,总计190余件。其中随葬的彩绘陶俑144件,种类包括镇墓兽、镇墓按盾武士俑、甲骑具装俑、仪仗侍卫骑马俑、仪仗侍卫立俑、家内侍仆俑等。陶俑原来均手持仪仗器具,有机质地器具基本已经朽坏,但陶制的鼓、盾牌、弓囊、箭 等仪仗仍保存完好。陶俑通体彩绘。
这批陶俑塑造精细,人物的服饰、器具表现逼真,雕塑风格写实,多出自官营手工作坊,颇具研究价值。如一件家内侍仆女俑,手执圆盆,面如满月,表情娴静;而身着两当衣的官吏俑,则昂首挺胸,表情凝重。对于镇墓兽的塑造,工匠们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人首兽身的造型、凶悍神秘的表情相得益彰。其他类别的随葬品还有,陶制牲畜家禽、陶模型明器、青铜明器、陶瓷器等,其中陶瓷器、青铜器制作规整,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据考古专家介绍,该墓葬是东魏从洛阳迁都到邺城第四年(537年)营建的。其骑马俑与北魏洛阳城永宁寺出土的彩塑颇为神似,应是出自洛阳工匠之手,属于东魏官署作坊的制品。随葬品还有部分雕塑作品反映了东魏时期的丧葬习俗和艺术特色,为研究当时的人物服饰、兵器、政治制度等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4月8日,磁县东魏元祜墓考古发掘项目和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联合作为北朝考古项目,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奖。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由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每一年度评选一次,是考古界中最高奖项。据了解,这是我市第二次获此殊荣,2002年临漳县东魏北齐皇家寺院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首次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6年9月至2007年8月,为配合南水北调工程的抢救性考古发掘,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河北工作队对东魏元祜墓进行了发掘。
元祜墓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朝陵墓群南部,东距邺城遗址7公里,西北距天子冢(北朝墓群35号,传为东魏孝静帝
之陵墓)约3.5公里,是磁县北朝墓群中仅见的未被盗掘的墓葬。
据墓志记载,该墓为葬于东魏天平四年(537年)的徐州刺史元祜之墓,是东魏皇族家族墓。元祜乃北魏皇帝拓跋焘的重孙,死后埋葬在东魏皇族元氏的陵墓茔域内。
据文献记载,公元534年,由鲜卑化汉人高欢拥立北魏孝文帝年仅十一岁的曾孙元善见为孝静帝,并从洛阳迁都于邺城(位于临漳西南),建立东魏政权(534-550年),当时强行从国都洛阳迁徙至邺城的达40万户。整个东魏统治时期,所辖地域主要在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政权一直掌握在丞相高欢家族手中。公元550年,元善见被高欢之子高洋所废,东魏亡。东魏传一帝,享国十六年,此后东魏全境进入北齐的统治。
此次发掘元祜墓年代明确,出土遗物对东魏的编年研究,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地下的“深宅大院”
元祜墓由斜坡墓道、过洞、天井和甬道、墓室构成,全长约25.5米。墓葬坐北朝南,位居南侧的斜坡墓道两壁陡直,长11.5、宽1.1—1.15米,坡度29度。
记者采访中看到,墓道之北为过洞,洞口立面上方绘有壁画,表现的是有人字木共结构的建筑。土过洞底部与斜坡墓道衔接,坡度相同。过洞与甬道之间有一长方形竖穴天井,天井开口部形状不甚规则,有曾经坍塌的迹象,底部也为斜坡状,与过洞地面坡度一致。天井北端设立封门墙,由三重砖构成。封门墙北侧为甬道和墓室。甬道入口上方的立面有残存红彩,推测原有壁画,但因封门墙的挤压,内容已无法辨识。甬道北侧与墓室顶部一同坍塌,底部为水平地面,甬道北端有封门墙,由三重砖构成。土洞墓室近方形,顶部塌落,推测原为直壁、穹窿顶结构;墓室大部分地面平铺青砖,四壁残存有壁画;墓室东西4.5—4.7米,南北4.3— 5米,面积约22平方米;墓室地面距北朝地面深达9.2米。
据参加考古发掘的工作人员说,元祜墓由于早年塌落,地面坟丘标识不很明显,免遭破坏和盗掘,保存比较完整,元祜墓是目前所发掘的北朝墓群中惟一没有被盗掘的墓葬。
墓室壁画为罕见东魏王朝画迹
墓室中原绘制有壁画,由于墓室顶部塌落,现仅残存四壁部分壁画。壁画虽然残缺,但是内容格局基本明确。
墓室东壁的南部绘有一青龙图案,西部对称位置画面塌落,从残迹观测,原来绘有白虎图案。青龙和白虎之后,各绘制一名官吏形象,官吏的胸部以上塌落,其身着朱红色褶服,下身穿束膝大口裤。墓室北壁绘制有一幅3足坐榻,正中端坐有墓主人的形象,墓主人身后有7扇屏风。南壁壁画分为东西两部分,位居墓室入口东西两侧,壁画保存不佳,从残迹观察,推测两侧各绘有一个人物。整个墓室的东西北均绘制出3柱结构的建筑,3柱之上有横梁,横梁上有人字木共,推测人字木共上应为屋顶。
有关专家认为,青龙白虎壁画,在北朝壁画墓中并不多见。青龙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东魏时代画家的风格、水平,青龙体态近似横置的S形,形态充满动感;绘画的线条舒畅,敷色技法中有平涂,有晕染。如此纯熟的东魏画风,成为盛唐艺术的宝贵积淀。元祜墓壁画是迄今罕见的东魏王朝画迹。
大批精美文物面世
伴随着对元祜墓的发掘,有大批文物出土。
通过发掘清理,在墓室中发现了完全朽坏的一棺一椁,棺椁位于墓室西侧,棺内有一具人骨。棺椁之东分布有随葬的陶俑、模型明器、陶瓷器、墓志等遗物。墓室东侧的随葬品保存状态较好,总计190余件。其中随葬的彩绘陶俑144件,种类包括镇墓兽、镇墓按盾武士俑、甲骑具装俑、仪仗侍卫骑马俑、仪仗侍卫立俑、家内侍仆俑等。陶俑原来均手持仪仗器具,有机质地器具基本已经朽坏,但陶制的鼓、盾牌、弓囊、箭 等仪仗仍保存完好。陶俑通体彩绘。
这批陶俑塑造精细,人物的服饰、器具表现逼真,雕塑风格写实,多出自官营手工作坊,颇具研究价值。如一件家内侍仆女俑,手执圆盆,面如满月,表情娴静;而身着两当衣的官吏俑,则昂首挺胸,表情凝重。对于镇墓兽的塑造,工匠们运用了想象夸张的手法,人首兽身的造型、凶悍神秘的表情相得益彰。其他类别的随葬品还有,陶制牲畜家禽、陶模型明器、青铜明器、陶瓷器等,其中陶瓷器、青铜器制作规整,具有较高技术水平。
据考古专家介绍,该墓葬是东魏从洛阳迁都到邺城第四年(537年)营建的。其骑马俑与北魏洛阳城永宁寺出土的彩塑颇为神似,应是出自洛阳工匠之手,属于东魏官署作坊的制品。随葬品还有部分雕塑作品反映了东魏时期的丧葬习俗和艺术特色,为研究当时的人物服饰、兵器、政治制度等提供了线索和依据。
4月8日,磁县东魏元祜墓考古发掘项目和河南安阳固岸东魏北齐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联合作为北朝考古项目,荣获2007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奖。
“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活动,由中国考古学会和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每一年度评选一次,是考古界中最高奖项。据了解,这是我市第二次获此殊荣,2002年临漳县东魏北齐皇家寺院遗址考古发掘项目首次列入“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 上一篇:哈尔滨市民个人书画作品义卖赈灾
- 下一篇:“墨海情深 心系汶川”百名书法家义卖赈灾
猜你喜欢
- 2015-03-13 高仿真画展揭开国宝面纱 一等仿品忧虑重重
- 2015-03-13 巴塞尔错章数量之迷终被揭开
- 2015-03-12 纽约苏富比揭开中国艺术品春拍序幕
- 2015-03-11 内蒙古8世纪-10世纪古墓群为蒙古皇族葬俗起源提供考古实证
- 2015-01-03 80件辽代遗珍亮相沈阳故宫 揭开契丹文化神秘面纱
- 2014-12-19 300余件意大利珍品亮相沈阳 揭开伊特鲁里亚文明神秘面纱
- 2014-10-28 中国版画博物馆揭开面纱 图
- 2014-10-28 中国版画博物馆揭开面纱 图
- 2014-07-08 当市场遭遇戴面纱的定价逻辑:谁给油画定个价
- 2013-11-11 故宫北院区首揭神秘面纱:大型文物或重见天日
- 搜索
-
- 05-12关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申报的声明
- 02-252016墨淘网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四月底截止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13书法家方庆云:闽海翰墨公益心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3-15李克强:中国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 03-15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 03-15众明星出席济南慈善拍卖活动
- 03-15国防部:缅军机再越境将坚决应对 缅方承诺追责
- 34892℃中国书法家协会简介
- 25479℃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名单
- 22599℃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 19916℃中国书法家协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名单
- 18569℃林岫当选为主席 北京书协新一届理事产生
- 15460℃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 14861℃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大赛介绍
- 11614℃中国书协召开“兰亭奖”工作会议
- 7815℃中国书协2003年工作设想
- 6801℃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5-30《国际少儿书画作品集》5月底正式出版
- 03-11李延声委员:可对高考时用毛笔写作文的学生加分
- 02-25书法是传统文化还得继承
- 02-25聚焦大运村 “中国风”成为学习热门
- 02-25艺术收藏再发新枝 中国书法市场正稳步上升
- 11-25多少钱一“尺”?中国书画领域的通病
- 11-25韩剧穿帮将隋炀帝身后屏风设为毛泽东诗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