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国际报道 / 正文
中国情缘
毕加索,随着这三个字一同进入中国人脑海的大多还会有三个印象:首先是《格尔尼卡》,当我们在小学的美术课本上看到这幅作品时对毕加索还并不熟悉,但从美术老师的讲解中我们已经可以感受到,这个人是伟大的;其次是天才画家,因为像他那样可以光耀地度过有生之年的艺术家实在不多;当然还有他最吸引眼球的身份——情场老手,这位精力充沛的西班牙画家一生拥有着多段浪漫情史。如此三位一体的概念构成了毕加索在很多中国人心中的印象。
假如要在20世纪的中国寻访一位与毕加索最有缘的中国人,那么,这个人非中国当代画家张仃莫属。对于毕加索这位自己的老朋友,张仃总是不愿做过多的解释,因为在他看来“毕加索的作品本身就是最好的说明。绘画是视觉艺术,毫无偏见地去看他的作品,他将告诉你一切”。
其实,和大家热衷毕加索一样,在他生前,他也有着自己的中国情愫。这位西班牙艺术大师甚至曾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国画大师张大千在拜访他时还曾碰到这样的趣事:在他搬出的一捆画作中没有一幅自己的真品,全是临摹齐白石的画作。在张大千看作品时,毕加索在一旁说到:“齐白石真是东方了不起的一位画家!他水墨画的鱼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那墨竹与兰花更是我不能画的。”最终,他甚至还感叹道:“我最不懂的,就是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多洛莉丝·杜兰·乌卡尔也表示,毕加索生前对中国文化非常崇拜。他甚至还曾说:“我如果生为中国人,可能就不是画家,而是书法家了。”这其实也正是多洛莉丝把本次展览定名为“材质的诗歌”的原因。在她看来,毕加索的创作虽然用的是西方的形式,但这其中却也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诗意与灵气。
全新的毕加索
作为策展人的多洛莉丝一再强调:“这将是一次前所未见的毕加索展览,因为在国外也只有很少的人知道毕加索还有这些陶艺作品。”相比那些在国际拍卖市场上屡次高调出镜的油画,毕加索的陶艺作品一直异常低调,而这也成为了本次展览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毕加索在65岁时开始学习制陶,之后便全心投入,仅1946年至1956年这10年间便完成了2000多件作品。直到1973年去世,他从没停止过陶艺创作。多洛莉丝介绍说:“毕加索的陶艺作品一直都在他的家人手中,很少流落在流通市场上。所以在拍卖中很少见到他的陶艺作品。直到10年前,他的朋友集中展示了一批毕加索的陶艺作品,人们才知道,这位大师原来还会做陶艺。”西班牙的陶艺大师在看过毕加索的作品后评价说,“毕加索是个伟大的天才。此后,拥有其陶艺作品的人则更加不愿轻易出手这些作品,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呈几何速度的不断升值。”
作为研究毕加索的专家,多洛莉丝多年前曾到瓦洛里斯参观了当年毕加索的陶器作坊。她说这次展览是毕加索陶艺创作的全景展示:从不精陶艺、在平面上作画,到略通技术、在立体的罐子瓶子上作画,直至精通技术、自己烧陶的整个发展过程。
一个成功的艺术家总会有自己贯穿始终的独特风格,这次展出的毕加索陶器作品也如是。它们大多体现了毕加索一贯的艺术气质——粗犷刚劲,却充满童稚。而且,这些瓶瓶罐罐中的主角,仍是毕加索纸上绘画偏好的五彩鱼、猫头鹰、母山羊、鸽子、小丑娃娃脸、农牧神等。
展厅入口处摆放的是毕加索第一个创作阶段的代表作《四条彩色鱼》。而《罐中罐》等则是毕加索陶艺创作第二阶段的作品,那时他正逐步突破平面,转向立体陶器,同时,他还开始试着把陶艺、绘画、雕刻这三种艺术形式相糅合贯通。展品中的《猫头鹰》和被“移植”到陶罐上的《亚维农少女》都属于大师第三阶段的代表作,此时毕加索已经开始自己烧制陶瓷。作品《亚维农少女》不仅将原作的绘制技法全部用到了陶艺上,同时还用自由的手法在新鲜的泥坯上复原了少女的身体,陶罐本身的曲线也更加充分地体现了女性的线条美,使整个作品极具艺术美感。细心的观者还会发现,在毕加索第三阶段的作品中,出现了不少类似中国水墨画的线条和笔触。
永远年轻
1881年10月25日生于西班牙马拉加的毕加索于1973年4月8日卒于法国木甘。跟一生穷困潦倒的艺术家文森特·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亲眼看到自己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在1999年12月法国一家媒体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中,他更是以40%的高票数被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十个画家之首。可以说,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自己91年的人生。
不少人喜欢称毕加索为“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因为无论是在童年还是在90岁高龄,只要当他拿起画笔和画板时,那双看待世界的眼睛好像永远充满着无限好奇与新鲜。所以,他的作品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同样惊人的。在他一生所创作的约达6万件作品之中,印象派、后印象派、野兽派的艺术手法都被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而无论是绘画、陶瓷、版画,还是雕刻作品,也都如童稚般的游戏一样被他信手拈来。难怪在世界的各个城市,“毕加索”这三个字都会成为展览的金字招牌。
本次展览所呈现的陶器基本是不对称美,乍看像儿童作品,仔细揣摩却透着成人的智慧、不可思议的构思和绘画功底,几笔简单的细线条也能体会到大师无限膨胀的想象力。
世界各地都在用各种形式纪念这位艺术大师。毕加索的陶艺作品既有格调又平易近人,色彩造型夸张,立体与平面的色彩相互融合,本次展览使很多人对他有了全新认识。
猜你喜欢
- 2015-03-16 嘉德四季十周年回顾:四季映射文化历史面面观
- 2015-03-16 海峡两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书画展征稿
- 2015-03-16 中华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大展赛征稿启
- 2015-03-16 海峡两岸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型书画展征稿
- 2015-03-16 中华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书画名家作品大展赛征稿启
- 2015-03-16 2015世界华语诗歌元宵晚会在京举办 组图
- 2015-03-15 香港将发行“香港动力飞行百周年”特别邮票
- 2015-03-15 世界自然基金会成立50周年金银纪念币 图
- 2015-03-15 富翁们的新宠儿(图)
- 2015-03-15 毕加索破损作品亮相拍卖场 估价1800万英镑
- 搜索
-
- 10-282015年世界榜书博览会在印尼雅加达隆重开幕
- 09-02韩国第十一届清州直指世界文字书法大赛获奖名单
- 07-31第十届清州直指世界文字书法大赛获奖名单
- 06-21蔡轩朝赴印尼为《大墨兰亭榜书书法展演》开笔
- 02-16年轻版《蒙娜丽莎》被证实为达·芬奇真迹
- 02-16《蒙娜丽莎》还有 清新 版?
- 02-01世界榜书联合会印度尼西亚分会成立
- 01-09日本发现王羲之书法的精致摹本
- 09-06梵高莫奈真迹等总值逾20亿艺术品亮相香港
- 07-17中国书画名家赴马来西亚作品展
- 8303℃庆祝成立十周年狮城书法篆刻会举办国际书法交流展
- 7604℃“新世纪国际硬笔抒发冲击波”在新加坡举行
- 6883℃第37届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 日前开幕
- 6695℃第6回CJB淸州直指世界文字書藝大赛 获奖名单
- 6530℃法兰克福国际书展落幕 河南展团有“文”有“武”
- 6183℃“亚欧杯”国际书画艺术大奖赛获奖名单
- 4247℃韩国第七回CJB清州直指世界文字书法大赛获奖名单
- 4212℃韩国第十一届清州直指世界文字书法大赛获奖名单
- 3752℃2005年《书法导报》国际书法篆刻年展获奖、入展作者名单
- 3401℃世界榜书联合会组织机构
- 10-282015年世界榜书博览会在印尼雅加达隆重开幕
- 09-02韩国第十一届清州直指世界文字书法大赛获奖名单
- 02-01世界榜书联合会印度尼西亚分会成立
- 02-22纽约20位市议员庆新春 显示各族裔对亚裔文化重视
- 02-22美国书协《新年送百福》助庆美东华人元宵活动
- 11-11印尼书艺协会设宴款待上海榜书研究会代表 互相切磋书艺 弘扬华夏文化
- 11-03中国书法家奥运作品在韩展出 韩国书法家赞赏
- 10-14第五届直指世界文字书法大赛展览部分照片
- 06-22中韩书法二人展在首尔中国文化中心开幕
- 06-20第十八届中日友好自作诗书展 暨第三届中日诗书论坛在哈尔滨开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