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研讨会综述

兰亭书童 2010-06-21 热点透析 评论

    2010年06月12日,中国国家画院在永兴花园饭店会议厅隆重举行第九届中国艺术节“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主持,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画家、理论家以及主管部门领导出席了此次会议,他们是: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诸迪,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国务院参事室副主任、北京画院院长王明明,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解永全,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文化部艺术司文学美术处处长安远远,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广东省美协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许钦松,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协主席马国强,山东省文联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江苏省文化厅副厅长高云,原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杨力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袁运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薛永年,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陈醉,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宋源文,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广军,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李宝林,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马振声,著名理论家李松,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树声,中国美术馆研究部主任刘曦林,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镛,陕西省画院一级美术师郭全忠,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陶咏白,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顾森,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一级美术师张培成,陕西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崔振宽,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赵力忠, 著名批评家邓平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研究部主任赵建成,著名画家王迎春,著名画家朱理存,北京画院副院长袁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中国工艺美术馆馆长吕品田,《美术》杂志执行主编尚辉,西安美术学院副院长郭北平,鲁迅美术学院教授赵奇, 广东省美协副主席郭润文,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副所长郑工,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进安,云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贺昆,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潘天寿美术馆馆长高天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副主任邹跃进,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何加林,广东画院副院长林永康,陕西省画院副院长邢庆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尚刚,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陈池瑜,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林木,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梅墨生,北京画院研究员王志纯,中国国家画院信息交流中心负责人纪连彬,著名艺术评论家傅京生,《美术观察》杂志副主编赵权利以及中国国家画院的多位画家和各媒体记者共百余人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作为第九届中国艺术节的重头戏,“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艺术界乃至整个社会都产生了强烈反响。研讨会上,各位与会的专家、学者、艺术家围绕“中国风格·时代丹青——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览”的当下意义,全球化语境下中国当代美术主体的建构,如何理解当代美术创作中的中国风格和时代标准,中国当代美术的海外推广策略,中国写意精神的当代性价值等五个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在阐述各自的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积极地为中国美术的繁荣、发展和推广建言献策,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研讨会首先由诸迪副司长发言。他说,我们的政府是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大的文化背景上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现阶段,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正在形成,这是一个基本共识。还有一个共识是文化建设已经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两点共识,政府、社会都有普遍的认同。但同时,我们也看到所处的环境和发展的形势还很复杂和严峻,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各国间的文化竞争在加剧,人与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也在增加,全球化在扩大人类的文化视野、凸显文化的整体精神、创作当代文化的多样性、增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的同时,对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也在日益显现。普适主义和民族主义,一元主义与多元主义,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在进一步加剧。所以,在全球化背景下正视这种文化上的冲突和矛盾,我们就必须立足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和创造,重新建构中华民族精神,以回应西方文化的挑战,这是大的文化的背景。联系到当前的美术工作有两个核心任务,在“二为”的方向下,在“双百方针”的指导下,一手抓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多出精品,一手抓普及和提高,提高全民族的精神素质和审美素质。所以当下中国美术总体呈现出一种更加开放和多元发展的趋势,美术工作者的文化自觉和自信也在增强,美术生态也更加丰富多样,活跃的艺术市场也为艺术创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另一方面,当代艺术也体现出很强的文化上的被动性和不成熟性。所以,我们要在大力提倡、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开放的、主动的,以学术性的姿态来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在认真总结梳理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在全球化的背景上,倡导艺术工作者追求文化的自觉,建构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主体精神,在新的语境里构建中国艺术的评价体系,使之成为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主流追求,这是推动社会主义美术事业发展、繁荣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中国优秀艺术的普及和推广工作,这不仅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艺术的需求,也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重新建构民族精神的必然需求,更是中国美术所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

   1 2 3 4 5 6 下一页  

Tags:美术作品   丹青   中国   研讨会   综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