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各地展讯 / 正文

上海大剧院画廊推出“中国漆和寿山石”展

兰亭书童 2010-06-24 各地展讯 评论

    

    上海大剧院画廊近日推出由上海世博会福建馆、福建省人民政府驻沪办、福建省美协等联合举办的“中国漆和寿山石”展,这是以推广架上艺术见长的大剧院画廊首次跨界漆器和寿山石领域,展览的学术主持为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单国霖。本次特展汇聚了福州漆艺家梁峰用天然大漆创作的漆画、漆器、漆艺术家具,以及台湾雕刻家刘北山设计的寿山石印章及文玩摆件。两位艺术家在继承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精髓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深入发掘,将高贵、典雅、简约的审美气度与精细严谨的工艺手法相配合,创造出富有时代气息兼具鲜明个性的艺术作品,使漆艺与石雕这两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以新经典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漆艺和寿山石雕刻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门类。英国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对中国漆器作过如下评价,“漆器可能是人类所知最古老的工业塑料,而脱胎漆器则可认为是近代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始祖。大量出土的漆器文物历经几千年仍完好如初,它所显示超耐久性和丰满光泽是现代合成高子材料所无法比拟的。脱胎漆器早在秦汉、唐宋就已闪烁光辉,后却少见流传。清乾隆时期,福州髹饰大师沈绍安从城楼匾额剥落露出的麻布纤维得到启发,将失传的脱胎漆器工艺恢复起来。他进贡朝廷一件脱胎菊瓣形朱漆盖碗,壁薄如纸,厚不及一毫米,乾隆皇帝见后,龙颜大悦,亲自在盖内题诗一首。自此以后,福州脱胎漆器声名大振,享誉世界,与北京景泰蓝、江西景德镇瓷器并称“中国传统工艺三宝”。

    寿山石色彩斑斓,温润如玉,“如斯尤物,迥非笔墨能尽其名状!”这是著名书画篆刻家潘主兰先生对寿山石的赞叹。最初,寿山石在元明之际作为新的印章材料被发现,波澜壮阔的明清流派篆刻也由此发端。从印钮制作延伸开来的寿山石雕,是一种服务于文人、为文人所欣赏、乃至文人参与其中的“文人化”的艺术,与其他造型艺术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创作者面对的每一块石头都是独特的,是有生命的。艺人要捕捉领会材料本身的美感,通过匠心巧思将其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从而“让石头自己说话”。

    策展方表示,漆艺和寿山石雕刻在福建地区传承悠远,名家辈出,梁峰和刘北山就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工艺上的细致严谨,式样上的朴实典雅,平和、深沉、蕴蓄、永恒的文人韵味是他们作品的共同特点。每一件都凝结着他们对逝去古典的依恋和追随,对当下生活的关注和热爱,体现了他们对大自然的尊重,对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精神的坚守。他们的作品将先后在上海世博会福建馆展出,成为让生活更加美好的艺术选择。

    

Tags:寿山石   画廊   上海   中国   大剧院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