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发展完善

兰亭书童 2010-08-11 热点透析 评论

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资料图片)

    新华网北京8月10日电题: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建设美好精神家园——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改革中日益发展完善(记者 隋笑飞)

    这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矢力推动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成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日益实现。如今,公共文化的阳光越来越多地照耀在中国人的脸上、温暖着中国人的心房。

    认识不断深化、部署逐渐深入——党中央高度重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摆上党和国家工作发展的大局

    “无人值守的自助图书馆,以前只在科幻片里见过,现在却来到了我身边。没想到公共文化服务如此便利、便捷!”2010年8月7日,周六,当深圳市民张春朗从家附近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上很快借到两本书时,他发出如此感慨。此前,他坐公交车来回一趟深圳图书馆,需要半天时间。

    这种设置在居民社区和街头户外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截至2009年底,深圳城区已有40台。而至2011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300台。

    从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深圳正不懈努力,计划今年建成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也是深圳未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要务之一。

    深圳日益成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犹如缕缕清泉,滋润着这座城市的精神家园。而这,只是我国近年来不断加大文化建设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缩影。

    有专家指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体现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多年以来,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仍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公共文化服务事业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等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着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大力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这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目标与方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日益摆上党和国家工作发展的大局——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把“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十六大的“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到十七大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日益完善。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多次研究部署,并明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一次次会议、一项项要求、一个个举措……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认识一步步深化、部署一步步深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评价——

    “十六大以来,我国出台一系列决策和部署,不断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使我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高度重视,也让人民群众越来越多地分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长岭如是说。

   1 2 3 下一页  

Tags:服务体系   完善   我国   发展   文化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