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湖北首现“母子同穴”古墓 墓主死因成谜

兰亭书童 2010-08-19 热点透析 评论

    荆州惊现“母子同穴”明代古墓 湖北省第一例

    墓主生前曾是山西省县一级教育官员

    8月9日,松滋市临港工业园在施工的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朝万历年间的墓葬。经考古人员勘察和发掘,这座墓葬是我省目前发现的首座母子合葬古墓,而母子合葬古墓在全国也很少见。在墓葬当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具保存了几百年的明代古尸。

    发现过程

    施工发现古墓现场破坏严重

    昨日,荆州市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了古墓的发现过程。

    9日,松滋市临港工业园一处工地上,发现一座两棺合葬的古墓。次日,当地博物馆报警,公安机关及当地政府对古墓进行了保护。

    14日,荆州市博物馆接报后,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古墓位于松滋市陈店镇宜洋公路附近,地处一个大约高十余米的小山丘上,墓葬长约2米,宽约3米,深约2.5米,整个墓穴由石灰糯米浆密封。

    令工作人员心痛的是,古墓已被严重破坏。西边棺盖被挖破、揭开,棺内所有东西被取一空。根据现场散落的丝织物、棺木及密封层的碎片分析,专家判断,西边的古墓在发现时就被破坏并被盗,所幸东边的木棺保存较好。随后,工作人员就地发掘,并于17日凌晨,将东边的木棺整体移出,送到荆州博物馆。

    经专家鉴定,该墓为明朝万历年间大宁教谕张吉言与母亲傅氏的合葬墓。傅氏的棺椁已遭严重破坏,但张吉言的棺椁内外保存较好。

    清理现场

    历经四百余年棺木保存完好

    昨日上午10时许,记者赶到荆州市博物馆。在一间临时展馆内,张吉言棺内遗体、遗物已被整体移至工作台。可以清楚地看到,最下面一层是一张竹席,上面被棉织品、丝织品包裹着,由于氧化,织物均已变成酱黑色。

    工作人员称,经过几百年的放置,棺内的遗体、衣物等已全部粘在一起,清理工作就是要把它们一层层完好无损地分开。

    厚约15厘米左右的棺木放在墙角,虽然在地下掩埋了400多年,棺木没有丝毫腐烂。与现代弧形的棺材顶不同,这个棺木6个面的内外,都是平展的。

    中午12时40分,清理工作开始。在近一个小时的工作中,共清理出9件织物。经过测量,墓主身高1.7米,目前只清理出头部,整个清理工作需要3天。是否有完整的古尸,在清理后期才能确定。

 

   1 2 下一页  

Tags:湖北   死因   母子   古墓   首现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