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内蒙古东部草原发现史前遗址 显多文化融合

兰亭书童 2010-08-28 热点透析 评论

    新华网呼和浩特8月28日电(记者 景如月、于嘉)中国考古学家日前经过勘查认为,位于内蒙古东部草原的南宝力皋吐古墓葬群,是一处新时期晚期遗址。它聚合了多种史前文化形态,证明4500多年前这里已是不同族群的往来中转站。

    南宝力皋吐遗址位于大兴安岭南麓草原与科尔沁沙地的交汇地带。考古学家于2006年开始对其进行考古发掘,至2008年末,共发掘清理了395座45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墓葬,出土1500余件土陶器、玉石器、骨角器和蚌器等随葬品,随后这一地区又发现了一处更早时期的原始生活区房屋遗址。目前,考古工作仍在进行中。

    考古人员在墓葬中见到了多具完整的尸体以及随葬品。发现的尸体多为仰身直肢单人葬,少数为侧身葬,但不见屈肢葬。有4座为男女双人合葬、1座三人乱葬,还有一定数量的墓葬没有人头骨。出土的随葬口品中有精美的五星状石骨朵(有人称为权杖头)、罕见的陶人形壶及多顶骨制头冠等珍贵文物。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吉平介绍,在古墓出土的随葬品中,陶器的成分比较复杂:大量绳索状条形堆纹筒形罐独具特色,高领双耳壶具有下辽河以西小河沿文化的特征,叠唇弧腹罐又像是下辽河以东辽宁偏堡子类型同类器皿的再现,还有一些陶器表现出松嫩平原小拉哈等遗存的印记。

    吉平说:“南宝力皋吐古墓发现的多种文化并存现象,表明中国东北大部分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已经发生了密切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其交流的程度,可能超过了我们现在的认识。”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严文明认为,该遗存所体现的多元文化现象可能与扎鲁特旗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有关。严文明说:“扎鲁特在蒙古语中意为‘驿站’,该地区可能曾有交通要道,南宝力皋吐遗存恰恰表现了这一状况。”

内蒙古东部草原发现史前遗址 显多文化融合

Tags:内蒙古   史前   遗址   草原   融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