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随着时代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我国少儿美术创作活动开展得蓬蓬勃勃、富有生气。但是,在欣欣向荣的景象后面尚存阴影。笔者在从事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当下之时,由于各种功利的驱使,少儿美术活动出现了一些问题。一些违背少儿身心发展规律的现象正在孳生、蔓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孩子们在精彩纷呈的生活图画面前,创作活动变得有些无所适从,有的甚至减弱或丧失了对绘画创作的兴趣。笔者试图就少儿美术活动误区做初步解析,以求教于各位老师。
一、功利驱使的怪影,使一些少儿绘画活动出现问题
现象一:“东西南北中,都来抓学生”
社会上有些部门纷纷搞各种形式的活动,热衷于搞动辄百米、数百米、千米的长卷现场作画或壁画。活动的组织者往往美其名曰,给孩子们创造机会,实则是利用孩子们的劳动为其本部门的工作增光添彩。于是乎,出现了烈日之下,家长、老师、群众为孩子打伞遮阳,孩子们俯首跪地作画的感人而痛心的场面。烈日之下,现场作画的孩子中暑的情况屡有发生。家长、教师的意见大,只有天真的孩子们在忘情地艰苦地作画。据统计,在某地区,一个月中,这样的长卷现场作画活动竟有3次,其中一次是某度假村举办的,另一次是某旅游企业单位组织举办的,第三次是环保部门组织的。无独有偶,又是这个地区,在另一个月又接受了在一个月内为某企业的围墙画数百米壁画的任务。
现象二:“上下左中右,都来搞比赛”
有的私人或企业通过有关部门承包少儿美术比赛,冠以美名,无偿利用教师的劳动和学生的作品,以此牟利。形形色色的少儿美展和比赛名目繁多。某地区在一个月内接到3个来自上级某些部门(非教育部门)要求举办少儿美术比赛或展览的通知。另外,各种冠以全国名目的少儿书画竞赛层出不穷,其中的比赛条件令人吃惊,每位参赛学生无一例外要交参赛费若干元,每校如有多少人参加则即获组织奖。
解析:
如此种种,反映了“东西南北中,都来抓学生”、“上下左中右,都来搞比赛”的不良现象。学生不堪重负,教师不堪其苦。在这里,素质教育已经变形,变成了私人和一些部门利用学生为自己牟利服务的实用的工具。从普遍意义上说,社会注意到少儿美术创作活动的重要性是一件好事,但都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里搞自己创意的活动,使学生成为一种工具,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秩序,冲击了教师的正常工作,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频繁举行这些活动,增添了教师、学生负担,弊大于利,何益之有?
由此看来,由教育部门和美术专业部门根据学生成长的特点和教育规律科学的制定教学计划,合理地安排美术展览及竞赛的次数和时间,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美术创作活动已经足矣,其他部门各种形式各种名目的联办、联展、比赛等则可休矣。给孩子们和教师们一点空间,一点时间,去做他们应该做的事。
二、观念错误的阴影,使一些少儿绘画的指导出现问题
通过多次的儿童画展览和创作比赛,大多数的作品可使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勃勃生气,自由自在地涂抹、无拘无束地想象构成儿童画特有的美。这种天真的美,自然的美,是符合规律的美,好的画人人喜爱。但由于各种原因的限制,大多数作品没有能够入选参展。这其中既存有对一个作品的评价和取舍的问题,还存在着教师基本素质和如何有效辅导学生作画的问题。
现象1:有一个学校教师选送的数幅学生作品中,国庆节前,所有学生作品中全部表现的是庆祝国庆节的主题,幅幅亦是表现欢乐庆祝景象,且表现形式几乎全部采用勾线上色平涂的方法。内容形式单调,表现方法单一。
另一学校老师选送的数幅学生作品中,一幅取材于记忆“回家”,一幅表现学生滑雪场面,一幅表现民谣,还有表现科幻想象的,内容丰富各异,画法各不相同。
两位教师都属积极、主动、负责类型,然而辅导学生作画效果却完全不同,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现象2:再有某学校选送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临摹痕迹,而且所临摹的都是已经发表过的作品。
现象3:有的学校选送的作品成人化痕迹较重,有部分几乎是教师直接帮忙画上去的。
现象4:个别学校的个别美术教师,职业操守缺失,或不用心工作,或只顾自己作画,不组织学生美术小组,不选送学生作品,剥夺了所任职单位孩子们展示绘画表现创造方面才能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