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一九六二年春,毛主席与儿媳邵华在中南海。
张文秋和陈振亚结婚那年,毛泽东和这对新人打趣,将来一定要认他们的孩子做干女儿。结果,张家育有两女,毛家育有两子。只是后来做了毛泽东干女儿的刘松林和邵华姐妹俩没有想到,有一天她们会双双成为领袖的儿媳,成为备受关注的毛家人。在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一十周年之际,记者有幸采访了毛泽东的儿媳——如今已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长的邵华。
四岁时在监狱里,我对毛泽东有了第一印象
一九三八年初,张文秋与只有一条右腿的第一一五师留守处政治部主任陈振亚结婚,那年秋天,邵华呱呱坠地。
第二年夏天,中央派陈振亚去苏联安装假肢。但飞机在乌鲁木齐加油时,被新疆省主席盛世才扣留。
一九四二年春天,陈振亚从桥上跌入河中,摔成重伤。救治过程中被毒死。不久,一百六十名中共党员被投入监狱。张文秋和两个女儿即刘松林和邵华也在其中。
我们正式被抓到监狱里的时间是一九四三年,那时我已经四岁多了。我们还有些小弟弟和小妹妹是在监狱里出生的。可想而知,新疆那么冷,监狱里的生活有多艰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长辈,也就是那些奶奶阿姨们,就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和教育我们这些孩子的责任。没有纸笔怎么办,她们就利用囚犯到院子里放风的时机,拿树棍在地上教我们写字。阿姨首先教我们写的就是“毛主席”这三个字,我们看到的第一张照片也是毛泽东的。当大人教育我们的时候,他们就偷偷地把照片展示给我们看,还这样解释:“这是谁?他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领袖,是我们最热爱的人!”当年我们还看到了一些长着大胡子的爷爷的照片,那是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的。可以说,我们的共产主义信念就是才几岁时在监狱里奠定的。
真正见到毛主席是在四年后的延安,那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当时,我们跟爸爸妈妈一块儿排着长队去迎接毛主席,心情特激动。毛主席挨个跟每个人握手,当他和我们小孩握手的时候,我兴奋得说不出话来。我们都觉得毛主席的手比别人的温暖,热乎乎的,那是一双我们盼望了那么久的手。我觉得不过瘾,就和另外一个年龄大点也顽皮点的孩子商量,要再去和主席握一次手。于是我们飞速跑到队伍的最后,第二次排队。对我来说,领袖毛主席的伟岸形象,并不是第一次亲眼见到他时树立起来的,早在监狱里四年的铁窗生活中,这一形象就在我心目中树立起来了。
我和姐姐刘松林,从干女儿成为毛泽东的儿媳
邵华说自己小时候是刘松林和毛岸英的跟尾巴虫,她那时常跟着他们往毛泽东家里跑,于是就对毛泽东有了更多的认识和了解。那时的刘松林和邵华姐妹俩怕是没想到,她们日后会双双成为领袖的儿媳,成为备受关注的毛家人。
我就记得有那么一次吃饭的时候,一家人在一块儿,我吃得急了一点,一粒米饭掉到桌子上了。我当时也没在意,还继续夹菜吃我的饭。当时主席坐在我旁边,他一句话没说,拿筷子把那个米粒捡起来,放进自己嘴里吃了。我心里却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样,难受极了。当时主席其实一句话也没有批评我,只告诉我说应该珍惜粮食,不要浪费。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从此再没浪费过哪怕一粒米。我对父亲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是一个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人:他怎样号召全国人民,自己就会首先做到;他怎么样要求青年人,也会首先按照这个标准要求自己的子女。在我看来,他不光是领袖,也是我们的慈父、我们的表率!
正因为和毛泽东建立了形同父女般的深刻情感,所以在一九七六年得知毛泽东逝世的消息时,邵华的眼泪“哗”地一下就流出来了。历史颇具玩味的是,邵华和丈夫毛岸青却是作为叶剑英的亲属参加毛泽东的遗体告别仪式的,邵华说没能在主席最后的时刻见他老人家一面,是她终生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