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范曾
“范曾号称国学大师,他说的和做的就根本不相符,他和真正的国学没有任何关系,他是在愚弄我们。”因一篇书画评论而惹官司的郭庆祥,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毫不掩饰地表述了他对书画家范曾的评价。
2010年10月,北京昌平区人民法院的一纸传票摆在了收藏大鳄、著名收藏机构大连玥宝斋的当家人郭庆祥面前,将郭庆祥告上法庭的则是画家范曾。起因是今年5月,郭庆祥在上海《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文中就目前国内有些画家“流水线作业”,不讲求艺术品质,大量复制自己作品的现象进行了批评。谁知这一篇并未点名的文艺批评文章惹怒了范曾,他以侵害名誉权之罪,将郭庆祥告上了法庭,并索赔500万元。
这是当代中国书画史上第一次因为书画批评而诉诸法律,将批评文章作者告上法庭的事件。
作为被告的郭庆祥,如何看待这起事件呢?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他说,买范曾的画就像买布料一样,一尺一尺地往外扯。
500万索赔起因一段文字
“现在有一位经常在电视、报纸上大谈哲学国学、古典文学、书画艺术的所谓的大红大紫的书画名家,其实也有过度包装之嫌。这位名家其实才能平平,他的中国画人物画,不过是‘连环画的放大’。他画来画去的老子、屈原、谢灵运、苏东坡、钟馗、李时珍等几个古人,都有如复印式的东西。人物造型大同小异。他的人物画虽然是写实的,但其中不少连人体比例、结构都有毛病。他的书法是‘有书无法,不足为式’,装腔作势,颇为俗气。他的诗不但韵律平仄有毛病,而且,在内容上,不少是为了自我吹嘘而故作姿态,不足挂齿。”
这是郭庆祥发表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文章《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中的一段话,也正是这段话给他引来官司。11月11日,记者就此案在上海采访了郭庆祥。
记者:面对突如其来的官司以及500万的索赔,您是如何看的?
郭庆祥: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针对当前文化艺术存在的某些问题和现象,总结自己近20年的收藏经历和真实体验,谈了自己的观点。
因为我的一篇文艺批评文章,范曾把我告上法庭,他的反应也太激烈了。容不得别人的批评,自己对号入座,这说明他承认了我所说的现象在他身上是存在的,也说明了我的批评意见是对的。文艺批评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享受了众多社会资源,从公平的角度讲,范曾也应当接受社会监督。真正的艺术家是应该担当社会和文化责任的。
范曾起诉是他的权利,对号入座也是他的认识。媒体是向每个人开放的,范曾也能多写一些文章来反驳,因为艺术需要探讨。相信法律会对文艺批评的底线作出公正的判断,这场官司无论结果如何,都能给艺术创作和评论带来些思考。
“买范曾画就像买布料一样,一尺一尺地往外扯”
郭庆祥表示,他发表的那篇文章是针对艺术收藏界的不正常现象提出的批评,文中并没有提到范曾,更不存在对范曾进行名誉攻击。在他多年的收藏经历中,文章所写的“流水作画”是有事实依据的,如果范曾认为他写的是范曾本人,那么他也能拿出范曾“流水作画”的证据。
记者:你和范曾有过接触吗?你指范曾“流水作画” 的证据是什么?
郭庆祥:1995年荣宝斋业务经理米景阳找到我,称他的好友范曾在法国购买了一处房产,因没钱支付房款,请我帮忙购买范曾的画,当时我给了米景阳一个面子,订购了范曾200幅中国画、100幅书法。事情定下后一个月左右,范曾就画完了100张作品,并已装裱完毕。我感觉一个画家怎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画完这么多作品,并已装裱好?当时给我的感觉是买范曾的这些画就像买布料一样,一尺一尺地往外扯。
抱着这几个疑问我到了范曾在北京的画室,来看他的后100幅作品。结果一看,很多3平方尺的宣纸都用吸铁石整齐地吸在画墙上,“老子出关”、“钟馗”、“达摩”等题材几乎和前100张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这几个人物造型来回组合。
真正的艺术品,其价值是不能按斤论两或按尺论寸来衡量的。如果是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精心创作出来的作品,怎么可能像买布料一样的出售呢?
我对范曾这200幅画的内容和制作过程不满意,认为作品题材重复过多,就叫人拿了其中数十幅作品要求范曾换一些新的题材。结果,几天时间,就换回了一批范曾花卉和花鸟题材的作品。我看后发现,全是临摹李苦禅的画,就要求重新再换,最后还是留下了十几张花卉作品。原准备用这些作品在大连办一个画展,结果没有办成。
1997年荣宝斋拍卖行在大连博览大酒店搞了一次拍卖活动,我委托该酒店画廊经理刘向利在拍卖会现场门口,搞了一次范曾作品寄卖,想通过拍卖会上的客人卖出去。当时这200幅画标了两个价格,一个是批发价3万元/张,另一个是零售价5万元/张。
荣宝斋负责人左安平还问,范曾的画怎么这么多?怎么像在卖货品?是真的吗?并找来另外几个拍卖会上的老先生,结果一看全部是真的。
负责购买范曾这批画的是我的朋友赵刚。范曾明确和赵刚说:“这次大连画展要搞好的话,我就亲自给你们题字:‘范曾东北专卖店’。”
我认为范曾已经把他自己的作品当成普通商品了,艺术作为精神产物,怎么能按商业标准去买卖呢?我的文章既然让范曾跳出来,那就让我扒光他的外衣,看看他的庐山真面目。
记者:每一个画画的人都有自己的绘画习惯,这或许是他的创作习惯吧。
郭庆祥:范曾这种程式化、模式化的制作过程既不是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也不如一个美术工作者的水平,简直就是画匠的商品画,是一个工匠的简单劳动。工作现场就像是工厂车间的流水线,自己复制自己的作品,已和印刷品没有什么区别,根本就没有一个艺术家的创作情感,和艺术也就没有任何关系。这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谈不上是真正的艺术。
我们今天很多所谓的艺术家缺乏的就是对艺术的发现和创造,更缺少时代精神。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都存在画家流水作业、自己复制自己的作品、画风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范曾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他把提前设计好的“注册商标”形式变成“风格”,几十年不变,这种所谓的工艺制作风格何谈艺术价值,不懂绘画的人很容易被他蒙骗,这是误导大众。
猜你喜欢
- 2015-03-15 云南展拍千余文物艺术品 与爱好者“面对面”
- 2015-03-12 云南展拍千余文物艺术品 与爱好者“面对面”
- 2015-03-11 问廉“一把手” 质询面对面
- 2015-03-11 藏友花110万买赝品黄檀家具 诉卖家三倍索赔
- 2015-03-11 13万元收藏玉玺现裂纹 消费者索赔被拒
- 2015-03-11 冷眼面对艺术品收藏热 艺术投资需谨慎
- 2014-07-11 拍卖行弄丢画作题跋被起诉 其主人索赔25万元
- 2014-02-17 画家状告拍卖行卖假画索赔30万拒和解
- 2014-02-16 画家王宏峥遭遇50万模特费索赔
- 2014-02-09 范曾对号入座“流水线作画”索赔540万元
- 搜索
-
- 05-12关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申报的声明
- 02-252016墨淘网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四月底截止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13书法家方庆云:闽海翰墨公益心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3-15李克强:中国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 03-15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 03-15众明星出席济南慈善拍卖活动
- 03-15国防部:缅军机再越境将坚决应对 缅方承诺追责
- 34892℃中国书法家协会简介
- 25479℃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名单
- 22599℃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 19916℃中国书法家协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名单
- 18569℃林岫当选为主席 北京书协新一届理事产生
- 15460℃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 14861℃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大赛介绍
- 11614℃中国书协召开“兰亭奖”工作会议
- 7815℃中国书协2003年工作设想
- 6801℃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5-30《国际少儿书画作品集》5月底正式出版
- 03-11李延声委员:可对高考时用毛笔写作文的学生加分
- 02-25书法是传统文化还得继承
- 02-25聚焦大运村 “中国风”成为学习热门
- 02-25艺术收藏再发新枝 中国书法市场正稳步上升
- 11-25多少钱一“尺”?中国书画领域的通病
- 11-25韩剧穿帮将隋炀帝身后屏风设为毛泽东诗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