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各地展讯 / 正文

内蒙古博物院走出草原展示中国游牧民族文明

兰亭书童 2011-05-03 各地展讯 评论

  新华网呼和浩特5月2日专电(记者 勿日汗)在过去的5年间,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院在意大利、日本、美国和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筹办和参加9个文物展,展示蒙古、契丹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

  历史上,内蒙古曾是中国北方民族活跃的大舞台,如匈奴、鲜卑、突厥、契丹、蒙古等民族曾在这片土地上纵横驰骋,数千年来,前后承接,融合演进,创造了辉煌而独具特色的草原游牧文明。

  作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最大博物馆的内蒙古博物院,以历史文物中的北方游牧民族文物、民族文物中的蒙古族文物为外展的重点内容,展示古老的草原游牧文明,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内蒙古博物院携手日本东映株式会社联合举办了“成吉思汗——中国古代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展览”,共展出精品文物120件(套)。展览先后在日本大阪、广岛、冈山、札幌、福冈、新潟、名古屋、东京等地巡回展出。

  2010年2月至5月,“黄金旺族——内蒙古博物院大辽文物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展览以“耶律羽之墓”、“陈国公主墓”、“吐尔基山墓”三大考古发现的文物精华为主要展示内容,突出展示了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契丹族的文化遗存,其中国家一级文物数量达50%以上,展出效果非常轰动。

  内蒙古博物院不仅向其他省市博物馆推出自己的精品展览,还引进其他省市博物馆的展览,如赴湖南省博物馆举办的“草原牧歌——内蒙古大辽文物精品特展”、赴广州博物馆举办的“歌舞升平——中国古代乐舞文化文物特展”,引进上海博物馆的“上海博物馆藏欧洲玻璃、陶瓷器皿展”、广州博物馆的“海贸遗珍——清代广州外销艺术品展”等。

  内蒙古博物院外事部主任吴玮瑛说,文物外展一方面弥补了事业经费的不足,促进院藏文物的传播;另一方面使文博系统的专业人员有机会走出家门、国门,学习外地、外国的先进经验,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Tags:游牧民族   博物院   内蒙古   中国   草原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