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国家文物局:文保单位不能只为部分人服务

兰亭书童 2011-06-17 热点透析 评论

    国有可移动文物将摸“家底”

    普查方案已上报国务院 166万件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实现数字化管理

    国家文物局昨天宣布,历时10年、全国2600多家文物收藏单位近万名文博工作者参与的国有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全国166万余件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告别纸质卡片手写登录的时代,实现数字化管理。

    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本次调查涉及的国有馆藏珍贵文物,只占全部国有可移动文物总量的1%,国家文物局将协同财政部启动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大普查。此次普查对象不仅包括文保单位的藏品,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收藏、保存的可移动文物也将纳入普查。

    >>馆藏珍品

    不会再“丢了都不知道”

    据介绍,历时10年的国有馆藏珍贵文物调查共计完成了166万余件国家一、二、三级文物的数据采集,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8万余件,基本廓清了全国文物系统馆藏珍贵文物的“家底”。

    据项目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此前全国博物馆的馆藏珍贵文物都是用纸质卡片进行信息登录,靠一代一代的管理人员手工传抄。这样的管理方式存在很大风险,一旦卡片不见了,或者抄写出错,与实际的文物信息对不上号,文物安全就会受到威胁。

    本次调查不是将纸质卡片上的内容简单录入电脑,而是让所有馆藏珍贵文物出库,现场专家对文物现状进行记录后录入电脑,再让文物入库。每条文物数据均包括名称、时代、类别、级别、质地、尺寸、质量、来源、入藏时间、完残状况、特征描述、保存条件、保护优先等级等不少于28项指标及必要的影像信息。全部信息联网工作正在进行,“这次调查通过信息管理的方式,不会再出现文物丢了都不知道的事。”

    据介绍,接下来这些调查数据将派上大用场。在文物管理方面,国家文物局将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哪些文物受到损毁,分析损毁原因,及时调整保护措施;对于普通百姓而言,今后在网上便能欣赏到这些深藏地库、未必有机会展出的珍贵文物。

   1 2 下一页  

Tags:国家文物局   只为   单位   服务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