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艺术家米勒展览面包雕塑

兰亭书童 2011-07-28 热点透析 评论

艺术家比阿特丽斯·米勒

  艺术家比阿特丽斯·米勒在上海的个展有一个奇怪的名字—“沙尔瓦·瑞加娜的纪念品”。在上海多伦美术馆展览现场,米勒甚至穿上了白色的围裙,戴上厨师帽,开始制作面包。从和面开始,这位意大利-瑞士籍艺术家用面粉制作出了一个女性形象面包,还用果仁妆点来凸现女性的眼睛和胸部。

  “好了,制作完毕。”装扮略显夸张的米勒拿起面包,向在场的观众展示,“现在只要把它放进烤箱里,几分钟后就可以食用了。”

  展览的另一侧,巨大的墙面上展出了各种形象各异的面包女人的照片,从未烘烤的白色,到烘烤后的焦黄、油亮。“它们都已经不存在,我制作出这些雕塑就是用来馈赠朋友,这些照片中的‘女人’已经被吃掉了。”

  很难想象这一系列的行为与艺术何干,暂且先将其看作面包女人们的聚会吧。

  可食用的女性雕塑

  米勒是一位意大利面包烘焙师的女儿,这成为她如今制作面包雕塑的最根本原因。

  “我从小生活在面包烘焙的气息中。”米勒站在众多的面包女人照片前,开始回忆她的童年生活。作为家里的长女,需要为父母分忧,所以几乎是在孩提时代起,米勒便掌握了面包烘焙技术。瑞士籍的背景也让米勒的面包烘焙技术带有浓厚的“面包王国”瑞士的文化传统。

  “但我其实最初非常讨厌面包。”艺术家话锋一转,“这种周而复始的烘焙,让我发誓决不做与面包有关的工作。而且从小我便立志做一位艺术家。”这种刻意的远离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米勒在艺术的道路上越走越好,她关注“神圣”的主题,关注无形的情感,女性的话题也成为她个人的鲜明特色。

  但是童年的记忆,有关父亲、母亲身穿白色面包烘焙服辛劳的工作,有关孩提时代就和面杆玩耍的记忆,在艺术家的脑海里不断闪现。“用面包做女性的雕塑”的想法忽然就在某一刻闪现,有关童年生活所掌握的烘焙技术以及有关瑞士古老传统中的面包文化全部复苏。

  “我最初想到的便是瑞士Grittibaenz牛奶面包的传统烘焙技术,就是一个男性的形状。但我决定将雕塑做成女性。每一个女性形象都不尽相同,可以说她们都是某个状态的自我,也可以是伟大的母亲,神话里的人物。”米勒没有过多地解释这种艺术创造的灵感,对面包女人的定义也相当模糊,她从展览现场的烤箱中拿出了烘焙的面包女人,开始向人们展示。她的下一步,是将面包分给在场的众人享用。

  “有些人希望这些面包女人能够永久珍藏,我却希望它能够被当作食物吃掉。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于我而言,艺术是可以给你提供养分的粮食,而不是深奥抽象或者高高在上的浮云。这就是有灵之物的震撼力。”米勒说。

  米勒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展览展出的众多女性面包雕塑全部已经送给亲友。“我带着面包一家一户地‘献礼’,并且在礼盒上说明了用意。那些接受了面包的女性们都十分开心,她们大多与丈夫、孩子,共享了面包。”

   1 2 下一页  

Tags:米勒   雕塑   艺术家   面包   展览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