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艺术家不能生活在彼时彼处

兰亭书童 2011-09-13 热点透析 评论

  9月11日上午,“对话与共振———首届全国九省市艺术联展”举行了开幕后的首场学术沙龙,讨论的主题是“当代大众艺术消费的美学定位”。

  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更值得收藏?为什么很多当代艺术令人看不懂?

  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的研究员杭春晓和王端廷,与各媒体以及在场的艺术爱好者们进行了一场针锋相对的辩论。

  问题一: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

  王端廷:艺术史是一个考古的切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艺术品收藏领域,但对当代艺术的理解却并不相同,王端廷认为,文学艺术应该反映这个时代的所思所想,但对比之下,这类作品还不够多。“比如国画,我们会发现,虽然很多艺术家生活在这个时代,但其艺术观念和思想却生活在彼时彼地,生活在别处。他们生活在都市中,却不把我们生活的空间和都市作为表现对象,反而会特意去乡下写生,并不是说这个不好,而是说他的空间和城市生活是格格不入的,这就会造成与城市文明的隔阂,这是一种精神的分离。”

  王端廷认为,从艺术的角度,看生活中的所有一切,无非是两个问题,即画什么和怎么画。“画什么是艺术的主题,每个时代有特有的主题。‘笔墨当随时代’,每个时代有不同的内容,关注了则成为时代的代表,留在艺术史中,所以说艺术史是一个考古的切面;至于怎么画的问题,艺术语言也是不断进化的,到当代艺术也是一样,西方传统的油画,已经在西方划归民俗文化的范畴,尽管学艺术的学生也在学,但已经不是现今艺术成就的主要代表,所以这样一些行为创作变成了民俗文化的内容,我想我们的国画可能也有类似的成为民俗文化的特征,而不会再成为时代艺术的代表。”

Tags:艺术家   生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