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春节期间,除去红红火火的过年新闻,一条“汉代玉凳”在百度贴吧、新浪微博等网民聚集地引发热议——
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是“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成交价2.2亿元。但很多网民指出,汉代古人是席地而坐,凳子还没发明呢!
专家也表示,从“汉代坐凳”的图片上看,它属于“高坐器具”,不符合汉代的礼制和贵族文化特点,也不符合当时的服饰要求,而拍品可能是仿清代的家具。
有业内人士表示,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天价,买家“人傻钱多”的可能性不大,而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之嫌。
网民热议
“汉凳”拍出天价 被嘲“作假不专业”
在百度贴吧和新浪微博,网民都在热议“汉代的凳子”。
记者调查得知,关于这把“汉代凳子”,多家媒体曾正儿八经地报道过:在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2011年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
据悉,它创下新的玉器拍卖纪录,同时它也是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
记者随后登录中嘉拍卖公司网站查询,很快找到了关于这套拍品的记录,与上述情况完全相符。
这套玉器,被拍卖公司说成是一套“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但它被很多网民嘲笑为“作假不专业”:大家纷纷指出,按照一般的历史常识,汉代古人都是“席地而坐”的,当时还没发明凳子!
随后,记者查询了大量资料。按照通说,凳子的最初形态为西域的“胡床”,而后演变为凳子,隋唐时期逐渐盛行。
汉代古人皆习惯席地而坐。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与被拍卖的“天价玉凳”大相径庭。
专家质疑
汉代人席地而坐 “高坐”不符礼制
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并就凳子的起源问题撰写过论文。
邵教授看过记者通过电邮发过去的实物照片后,非常肯定地告诉记者,“汉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梳妆台和凳子”。
按照拍卖公司的说明,“汉代玉凳”为45×45×32cm。邵教授解释说,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几、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
“这种凳子属于‘高坐’,当时根本派不上用场。这和当时的礼制与贵族文化的特点有关。汉代确实也有一种类似于凳子的家具,但它不是让人休息用的,而是用来摆东西,叫‘几’,而且是矮扁形态的。”
他告诉记者,从图片来看,这套汉代梳妆台及玉凳很有可能是仿清代宫廷家具。“我观摩过很多故宫的梳妆台,和有的比较像。”他说。
南北朝时传统文化被冲击 而后才有凳子
湖北民族学院历史系教授黄清敏则从史学角度论述了汉代为什么不可能有凳子——
汉代,人们以跪坐为合乎礼节的坐姿,还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臀部坐着,双膝在身前屈起,足底着地的现代坐姿,古代时叫“箕踞”,被认为极其不礼貌。
相传魏晋名士嵇康因为见权臣钟会时‘箕踞而坐’,结果钟会大怒,在司马昭面前打小报告,让嵇康丢了命。所以,胡床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传播非常有限。
西晋之后,中国进入南北朝的乱世时期,胡人大举进入中原,胡人文化对传统汉文化造成剧烈冲击,包括坐姿等传统礼仪。所以,南北朝之后的隋唐,胡床才开始普及,最终出现了凳子和椅子。
当时女性内穿开裆裤 不便“高坐”
一位不愿具名的服装设计师从“裤子历史”的角度诠释了汉代为何不会有凳子。
她告诉记者,中国古时,裤子只有裤筒没有裤裆。汉代连裆裤从西域传入,但除士兵和劳工出于方便穿它外,上等人仍然只穿“开裆裤”。
因此,虽然古时裤子只穿在里面,外面都会套着“裳”,但“高坐”的话仍然不雅。之后随着胡人文化的交融,隋唐时期连裆裤开始普及,椅凳这才有了“坐”的可能。
拍卖公司说法
打眼也是一种乐趣
这套“古玉家具”到底是珍品还是赝品?记者采访到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建军。
黄建军表示,他已经知道网民的非议,“鉴定界很混乱,没有舵手。古玩的真假,没人能说了算。每个人都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我们只能保持沉默。没有必要跟他们争,因为争来争去也没有说理的地方。”
他还说:“的确应该对拍卖品进行鉴定。但我们不知道去哪儿做,没有一个国家承认的鉴定机构。”
他接着说:“拍卖公司只是中介机构,不保证拍卖品百分之百是真的。要是买大白菜,说5毛钱一斤那就是5毛,有公认的标准。古玩没有这个标准。其实古玩收藏,打眼也是一种乐趣。”
图为汉代时从西域传来的凳子雏形——胡床。
汉代时确有“胡床”传入中原,但样式类似现代的折叠椅,坐面是可卷折的布。
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含坐凳)简介
体积 化妆台127.3×81×47.8cm,坐凳体积为45×45×32cm
重量 化妆台265.2斤,坐凳72.7斤
成色 玉质青黄色,间有糖色成分
结构 以大小玉板按照榫卯结构组合而成,玉制家具中极为少有
样式 台桌由十扇围屏拼合构成,围屏梁上浮雕螭纹。坐墩面板及四周以龙凤穿花纹为主,腿足及大边浮雕螭纹。
拍卖公司评价 用材奢华,雕琢华贵雍容。构造精密,榫卯结构严丝合缝,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
延伸采访
拍卖公司 有售假“前科”
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中嘉拍卖公司有拍卖“假古董”的“前科”。
2008年12月25日,刘先生以25余元的价格从中嘉公司拍得7件瓷器和1件玉器。
拍品附有三份鉴定书,其中载明:“明嘉靖红绿彩人物梅瓶”和“明宣德青花凤纹竹节壶”为明代器物,“清光绪粉彩十八罗汉缸”为清代晚期器物。
后刘先生通过鉴定发现拍品全部为现代或当代仿品。
刘先生起诉索赔。中嘉公司的说辞是:该公司是国家一级拍卖公司,不会为了二十几万元欺诈谁;拍品是刘先生依据鉴定专家的鉴定证书购买的;拍品已经拍出去9个月了,不能证明刘先生要求退回的货物就是当初卖出去的。
最终法院判决合同撤销,刘先生退还拍品,中嘉公司退还货款并赔偿鉴定费损失24000元。
败诉后,中嘉公司就是不肯退钱。2010年11月4日,执行法官赶到当天由中嘉公司举办的一场艺术品拍卖会的现场,向中嘉公司的领导发出最后通牒,对方这才给了钱。
拍卖“奇闻” 牵连故宫老专家
据中嘉公司副总黄建军说,中嘉拍卖公司有四位老专家做顾问,包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
其中一位专家叫周南泉,现年76岁。他是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中国宝玉石协会常务理事、中国收藏家协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艺术品投资》栏目玉器类首席专家。
“周老师给它下过结论,说是汉代的。周老与同行之间也有分歧。但我们认为,周南泉对玉器的认识,远比外面的伪专家厉害。他们说的话,权威吗?”黄建军说。
春节期间,记者联系到周南泉的儿子。对方表示,老人已回广东老家过年,自己会向父亲代为询问“汉代玉凳”的事。但截至发稿时,对方仍未回应。
而中嘉公司旗下的故宫老专家,看走眼是有先例的。在前述的刘先生索赔案中,鉴定证书上就签着“孙学海”和“李辉柄”的名字。
李辉柄,现年79岁,为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孙学海,现年86岁,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据媒体报道也为故宫老专家之一。
刘先生称,当时自己正是看到了有他们签字的鉴定报告,才决定购买这些拍品,不料上当受骗。
●业内人士说法
买主并非“人傻钱多”
或有洗钱及骗贷嫌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指出,明显作假的拍品仍拍出2.2亿元的天价,买家并非“人傻钱多”,而是有通过自买自卖“洗钱”及准备骗贷的嫌疑。在业内,是有这样的“潜规则”的。
本报报道过的“金缕玉衣”案就是先例。商人谢根荣自己用玉片穿成“玉衣”,之后请专家作价24个亿,其目的有二——
首先是自买自卖,明面上是花巨资买了古董,暗中将所谓的“购买款”转移他处;其次是为骗贷做准备,有24亿元估价的天价古董作抵押,会更容易获得银行信任,贷款会因此容易很多。
“这一过程不是庄家单方面就能操作的,必须和拍卖行配合,因为拍品首先得通过拍卖行的鉴赏和评估,给出一个非常高的估价,然后再拍出一个很高的价格。”该人说。
文/记者付中 闫新红
实习生王晓飞
猜你喜欢
- 2015-03-15 清乾隆香炉在沈阳拍出80万元
- 2015-03-15 质疑者增多《砥柱铭》九大漏洞问倒拍卖行
- 2015-03-15 苏富比日内瓦钟表秋拍受追捧
- 2015-03-15 稀世明代“无底古琴”苏州拍出5800万元
- 2015-03-15 乾隆御用无底蕉叶古琴拍出5800万元天价
- 2015-03-15 德国半枚邮票拍出数十万美元天价
- 2015-03-15 1958年出厂茅台拍出85万
- 2015-03-15 “明逾满月”跑兽铜镜创纪录拍出897万元
- 2015-03-15 齐白石《百虾图》拍出1.2亿元天价
- 2015-03-15 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拍出4830万元
- 搜索
-
- 05-12关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申报的声明
- 02-252016墨淘网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四月底截止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13书法家方庆云:闽海翰墨公益心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3-15李克强:中国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 03-15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 03-15众明星出席济南慈善拍卖活动
- 03-15国防部:缅军机再越境将坚决应对 缅方承诺追责
- 34892℃中国书法家协会简介
- 25479℃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名单
- 22599℃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 19916℃中国书法家协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名单
- 18569℃林岫当选为主席 北京书协新一届理事产生
- 15460℃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 14861℃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大赛介绍
- 11614℃中国书协召开“兰亭奖”工作会议
- 7815℃中国书协2003年工作设想
- 6801℃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5-30《国际少儿书画作品集》5月底正式出版
- 03-11李延声委员:可对高考时用毛笔写作文的学生加分
- 02-25书法是传统文化还得继承
- 02-25聚焦大运村 “中国风”成为学习热门
- 02-25艺术收藏再发新枝 中国书法市场正稳步上升
- 11-25多少钱一“尺”?中国书画领域的通病
- 11-25韩剧穿帮将隋炀帝身后屏风设为毛泽东诗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