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个园主人曾为《书谱》拓本作跋

兰亭书童 2012-02-02 书坛快报 评论

 

      扬州个园是闻名中外的古典园林,园中万竿修竹和“春夏秋冬”四季假山相映成趣,匾额和楹联点缀其间又增色无限。个园主人黄至筠是大盐商,修造了“天下四大名园”之一的个园,本身也是一位艺术造诣颇深的文人,可惜他的诗文存世量极少。近日,扬州文史专家方晓伟在查阅有关资料时,惊喜地发现黄至筠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曾为《摹刻安麓村书谱》作跋,全文217字,也是迄今为止人们所见到的黄至筠最长的书法作品。

个园主人曾为《书谱》拓本作跋


 

  黄至筠是什么人?
  除了行盐,也工于诗文


  黄至筠是清朝嘉道年间的“八大盐商”之一,因经营两淮盐业发家致富。鲜为人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工于诗文的文人。
  据《扬州画苑录》记载“(黄至筠)素工绘事,有石刻山水花卉折扇面十数个,深得王(翚)、恽(寿平)旨趣”。现在在个园抱山楼下的嵌壁石刻上,还有他画的一幅扇面——中间画的是树、石、水,远处露出一只小船来,船上还有一个人,画左题道:“拟宋人小品,个园黄至筠”,下押一章:“个园画印”。在大明寺“天下第五泉”的一块石碑背面,也留有他的几个字。此外,扬州博物馆也藏有他的一方石刻扇面,内容是花鸟,画右题道:“法徐崇嗣意,个园志筠写”,下押一章:“志筠”。
  显然,黄至筠绝非一个只会做生意的商人。但是,上述的这些文字字数都非常少,不过十字左右,看不出一个人的书法水平。而这次发现的这篇跋文,共有217个字,书法流畅自然,深得东汉时期皇象所书《急就章》的精髓。
  方晓伟长期研究黄至筠,看到这篇跋文后,如获至宝:“可以肯定的是,之前从未见过黄至筠这么长的书法作品,这就可以看出黄至筠的书学渊源。从笔法上看,黄至筠应该临摹的是《急就章》的书法,很有韵味。这对于研究黄至筠来说,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黄至筠为何帖作此书?
  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谱》的拓本


  黄至筠的这篇跋文,是为《摹刻安麓村书谱》所作的题跋,也就是他在摹刻《安麓村书谱》时所作。其实,书谱也并非安麓村所作,安麓村自己也是一位摹刻者。其所摹刻,本于唐代著名书法家孙过庭《书谱》。
  孙过庭生活在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官至率府录事参军。他博雅能文,草书师法“二王”,尤妙于用笔,隽拔刚折。他又善于临摹古帖,往往使人真赝莫辨。所著《书谱》,不但书法浓润圆熟,而且文中有很多精辟的独到见解,可以说是书文并茂的典范。《书谱》真迹,原藏宋内府,钤有“宣和”、“政和”两印,宋徽宗题签。入清以后,此帖先归明末清初名收藏家孙承泽,再归
  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梁清标,又归朝鲜籍盐商安麓村,最后由康乾年间名诗人沈德潜贡献给乾隆皇帝,深藏故宫,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俗称真迹本《书谱》。
  《书谱》有不少拓本,始自北宋太清楼,宋元以来拓本、刻本最多。有北宋《秘阁续帖》、明代苏州文征明父子《停云馆帖》等,康熙五十年(1711),安麓村得到《书谱》墨迹真本后,请到摹刻高手顾氏父子前往天津,先用木刻,而后上石,历经五年,方告完工。拓石一直保存在安岐的侄子布乐亨家,启功先生对于安刻《书谱》评价甚高:“安岐(安麓村)得墨迹本,精摹上板,当墨迹影印本未流传时,此拓最为善本。”


 
 黄至筠怎么得到拓本?
  安麓村刻石曾嵌在扬州


  在这篇217字的跋文结尾,署名为“嘉庆己卯秋九月仁和个园黄至筠识”。那么,这本黄至筠所依据的安刻《书谱》,黄至筠又是如何得到的呢?
  黄至筠在这篇跋文中,详细介绍了孙过庭《书谱》拓本和刻本流传的情况,文中说,安岐“翻刻入石……海宁陈氏作释文时,所见真迹旧刻于邗上康山,于今亦零落”,为了“以公同好,共求鉴赏”,自己“购摹本制诸梨石”。明确地告诉人们,他所摹刻的孙过庭《书谱》,其母本就是安麓村所刻的版本。那么,安麓村在天津摹刻的孙过庭《书谱》刻石,又是怎么来到扬州的呢?
  黄至筠的次子、清代著名的辑佚家黄奭,也曾专门为黄至筠摹刻的孙过庭《书谱》写过一篇跋文。黄奭在文章中说,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安麓村所刻《书谱》刻石从安家流出,被一不知名的长芦盐商售与扬州盐商歙人汪廷璋。乾隆四十八年(1783),刻石又被转卖到了两淮商总江春的手中,江春在修建康山草堂的时候,以安氏原石嵌扬州康山园壁。到了乾隆六十年(1895),曾燠来到扬州担任两淮都转盐运使,他非常喜欢安麓村《书谱》刻石,就用船把这些石头运回自己的老家江西南城,不幸船在途中翻覆,一半的石头掉到了长江中,以致散落。
  尽管如此,当初安刻《书谱》刻石被嵌在扬州康山草堂的墙壁上的时候,就有不少拓本流传出来。所以,黄至筠也有机会接触到安刻《书谱》的纸质拓本,并据此进行摹刻、题跋。那么,如今黄至筠所摹刻《书谱》的刻石又在哪里呢?据扬州个园管理处负责人说,根据杜召棠《扬州访旧录》的记载,这些刻石在1928年—1929年间,被卖给了南通一个姓周的商人,至今下落不明。  据扬州网  记者王鑫

 

相关链接:春风十里扬州路(古城扬州两日游图片)

Tags:拓本   曾为   主人   书谱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