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艺术登陆新加坡 打破亚洲的“贫民窟”

兰亭书童 2012-02-02 热点透析 评论

WE-ART-AISA

格哈德-里希特2001年的作品

“艺术登陆新加坡”在新加坡新地标滨海湾金沙酒店

  全球最大的艺术市场分析网站Artprice发布了新一轮当代艺术品交易情况以及全球艺术市场主要发展趋势的分析报告。报告称,总体而言,过去一年最显著的变化无疑是艺术市场的地缘政治正从西方转向东方。其中报告认为“亚太地区没有老道、高雅、成熟的西方式需求,但是艺博会和展览可能会提升亚洲人的艺术品位。”

  亚洲的艺术博览会何以吸金?

  商业性的艺术博览会已经存在很长一段时间,最早的可能是15世纪中期在比利时距布鲁塞尔一个小时车程的安特卫普举办的pand 博览会。艺博会上有画商、裱框商及颜料商等。而目前在国际上有四个最重要的艺术博览会,其品牌及收藏历史能为当代艺术博览会带来附加价值。一个是每年三月举行的Tefaf——欧洲艺术博览会;第二个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每年六月吸引许多藏家、策展人及画商涌入巴塞尔;第三个是巴塞尔的副品牌——迈阿密巴塞尔海滩艺术博览会,每年十二月在迈阿密举行,结合艺术、金钱及时尚著称;第四个也是最年轻的,每年十月在伦敦举办的弗瑞兹 Frieze。艺博会在全年都有,全世界有两百个较小规模的艺术博览会,还有许多双年展及酒店艺术博览会。在中国每年的四、五月份,在北京就会有CIGE艺术博览会、艺术北京艺术博览会、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等,每年九月在上海也有,上海当代国际艺术博览会、上海国际艺术博览会等等。可以说,艺博会如此之多甚至使收藏家出现了“艺博会疲劳症”,但也正是因为极具市场潜力,亚洲的艺博会在不断涌现中吸金。

  2011年,洛伦佐-鲁道夫和他的团队创办了“艺术登陆新加坡”艺术博览会,今年刚刚是第二个年头,在成功举办第一届之后,所作的调整就是比去年首届更大胆,即对参展画廊质量的严格控制,这如展会总监劳伦佐所言:在每一个奢侈品行业都一样,不是凭借数量创造品牌,而是质量。仍然处于在新兴市场下的“艺术登陆新加坡”将部分国际画廊带进新加坡,如本征艺术画廊(莱比锡/柏林),莱曼基思(纽约),维多利亚米罗(伦敦)和白立方(伦敦),有国际大牌画廊助阵的同时,参展画廊总数保持在120家,亚洲画廊保持在70%的比例,以保留艺术博览会独特的亚洲身份,其中包括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日本等重要画廊。

  在为期五天的展会中,WE ART AISA 主题展的几幅巨作,在展会入口处夺人眼球,在这里新兴的亚洲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中,包括他们小组、孙逊作品、Navin Rawanchaikul作品、张洹作品等,似乎在发射一个信号,当代艺术是一个全球性的语言,艺术家需要对应,进行对话和相互交流。在今天,世界是如此的全球化,年轻的艺术家作品,以较低的价格可以吸引新藏家入场这也是新的契机。新加坡的Ikkan画廊主说,他总是追逐世界各地的新兴艺术市场,他首先于1971年移居巴黎时,他发现在欧洲充满活力的艺术现场,才搬到纽约10年,艺术的新兴世界的轮到亚洲了。“作为亚洲获得的经济实力,将有大量新的资金流通。一个富裕的亚洲寻求在生活中有更好的方式,要通过艺术作品和艺术欣赏来表达,亚洲文化将拥抱下一波艺术新浪潮。”

  由于亚洲的经济崛起,亚洲无疑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新兴艺术品市场,从艺术登陆新加坡、香港艺术展 ART HK、香港古董与艺术博览会、上海当代、台湾艺术博览会等,再到拍卖行的业绩表现上,都得以证实亚洲板块的巨大购买力,在新增的艺术品市场和需求下,艺博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越显突出。尽管“艺术登陆新加坡”在定位以及战略上主打“亚洲牌”,但是新加坡与香港的竞争关系依然存在的,作为亚洲经济枢纽的香港,背靠中国大陆这一经济大国,有着免税上的优势,ART HK在2011年又被老牌国际艺术博览会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收购60%股份,这一“亚洲国际级艺术博览会”越来越多地将国际大牌画廊带进亚洲,来亚洲吸金的画廊主也在不断增加。相对于香港的各方面优势,在我们采访的几位嘉宾对“艺术登陆新加坡”呈现了相对乐观的分析,如策展人黄笃则认为,首先,“艺术登陆新加坡”在世界艺术博览会中是有绝对亚洲优势及特色的,它聚焦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台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等资源,因为东南亚地区收藏家很多,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华人一直都有收藏的传统,如果世界及收藏家及艺术爱好者想收藏亚洲当代艺术及则需要登陆新加坡;其次,亚洲的艺术景观需要有一个艺博会来做整体地呈现,也为梳理亚洲艺术发展提供一个平台。

  洛伦佐更是在包容中发掘自身优势:“亚洲最好的事情是有两个强大的艺博会。我觉得亚洲平台是足够大的两个国际博览会共同存在。在这里我没有看到任何竞争,而是互补的。”洛伦佐更补充说,两个艺博会的概念不同,ArtHK是西方化的国际级艺术博览会,而“艺术登陆新加坡”更多的亚洲画廊的艺术舞台。越是有ArtHK这样的艺术博览会,我们更多的是这个亚洲市场的催化剂,变得更强,我很高兴巴塞尔艺术来到亚洲。这两个市场可以帮助亚洲增长,并成为更成熟。我想告诉给全世界,亚洲最惊人的作品!”

  同时“艺术登陆新加坡”有必要给西方画廊部分参展空间,创建一个东方和西方之间的对话,“我不想建立一个亚洲的贫民窟,”他说。

  艺博会上“比较艺术”给藏家安全感

  印度工业巨头、最大的收藏家阿努帕姆-波达尔夫妇、印尼最大的当代艺术家林运强夫妇、印尼收藏家余德耀夫妇等著名收藏界“夫妻档”再次出现在展会中,高规格、高质量的艺术博览会够吸引最好的收藏家,而收藏家参加博览会的理由则是因为名牌画廊都会在此有展位展出,收藏家们之所以喜欢在艺术博览会上购买艺术品更多的是因为艺博会为他们提供了方便,大部分富豪们的时间都很少,他们不可能亲自跑到世界各地的画廊去挑选自己喜爱的艺术品,而艺博会则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汇集了十几个地顶尖或优秀的画廊资源,既方便收藏家了解全球艺术品的最新动态,也为收藏家提供了一个增长经验和多方比较的机会。他们偏好在同一地方欣赏、选择、对比及购买艺术品,这种“比较艺术”在艺术博览会上要容易实现得多,中国收藏家乔志斌就是在跑遍世界重要艺博会上购买艺术品时不断成长的受益者,他在采访中表示,重要的艺博会都是有严格的学术评审团的,参展画廊也是有一定经验并带来重要的艺术作品的,在此基础之上购买艺术品,相当于已经有学术评审团来帮助收藏家把关,让收藏家确保自己不会买错,也给收藏家带来极大的安全感。

  而有着多年艺博会经验的洛伦佐-鲁道夫在第二届“艺术登陆新加坡”展会战略上打出了一张强有力的牌,他突出强调了“在亚洲,突出亚洲的艺术中收藏家是非常、非常重要”。他说,“相比于美国或欧洲,在那里有良好的美术基础设施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一个强大的画廊制度,在亚洲,则非常不同,很多美术基础实施还处于建设中,而在亚洲,收藏家们则成为今天艺术界的主要演员”。 正因为如此“艺术登陆新加坡”联手亚洲重要的当代艺术收藏家,主打“我们是亚洲”的广告运动,这运动似乎引导着亚洲的收藏家或者大财主们,在此可以取得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我们是亚洲”其中包括:金昌一(韩国)、Deddy库苏马(印度尼西亚)、林明珠(中国)、维尔托德和多米尼克利维(法国)、Miyatsu大辅(日本)、Lekha Anupam Poddar(印度)、黄刚香港Djien博士(印度尼西亚)、乔志彬(中国)、乌里-希克(瑞士)、Woffles吴博士(新加坡)、杨斌(中国)等。洛伦佐先生在近几年时间,帮助建立和现在在美国最大的艺术盛会的潜在买家包括富裕的东南亚买家越来越多,而有兴趣的买家们也前列在全球当代亚洲艺术收藏体系中。

  艺博会销售各有买主 整体“走”的慢

  第二届“艺术登陆新加坡”尽管低于其预计参观人数约50,000人(去年约32,000人),在销售上没有惊人数字,但也是各有买主,在销售方面,今年成交价最高的,是新加坡本地买家在秀瓷画廊以200万新元买下的德国观念艺术家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的一幅画。这幅50公分长、75公分宽的抽象画名为“Abstraktes Bild”,是格哈德-里希特2001年的作品。

  Haunch of Venison画廊售出了贡嘎嘉措(Gonkar Gyatso)的数件作品,包括作于2011年的“Dissected Buddha”(售价20万美元)以及一件未公开的作品(售价40万美元)。

  Gajah画廊以3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I Nyoman Masriadi的两幅画作。

  Linda画廊以23.2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印尼艺术家Srihardi Soedarsono的一件作品。

  De Sarthe画廊以10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伯纳德-维纳(Bernar Venet)的一部分雕塑作品。Perrotin画廊以24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Mr.作于2011年的“Desktop of My Mind”。

  Eigen Art画廊以8.6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马丁-埃德(Martin Eder)的作品“Nervositat”。 ESLITE画廊以8.8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一件黄海昌(Wong Hoy Cheong)的作品。

  Lehmann Maupin画廊以7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了一件翠西-艾敏的霓虹灯雕塑作品。

  Volte画廊几乎卖光了其展出的兰比尔-卡勒卡(Ranbir Kaleka)以及Sheba Chhachhi的作品。

  包括香格纳画廊带去的徐震、丁乙等作品、耿画廊带去的彭薇等作品、程昕东国际当代艺术空带去的师建民作品也相应销售。台湾铸造空间、北京龙艺榜画廊等也成功销售部分参展作品。

  整体而言,今年“艺术登陆新加坡”成交数额不如去年亮眼。一些藏家、画廊负责人和艺术家也向记者反映,今年该艺博会买气较淡,作品“走”的比较慢。亚洲重要收藏家余德耀在微博上对记者说:“今年展会其实办得不错,成功地吸引到不少有分量的画廊参加,一些艺术家作品也颇具创造力。但我感觉展会买气不旺,大概是受到当前经济预测低迷的影响吧。”

  亚洲,这一正在崛起的全球新星的艺术品交易份额与欧美地区经济发展停滞的局面相比,无疑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最高点,艺术品市场中的拍卖、艺博会、画廊等无论是争夺战还是互补发展, 可以使其传承下来的应该是艺术、商业与生活和谐共存的模式。

Tags:贫民窟   新加坡   亚洲   打破   登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