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各地展讯 / 正文

二十世纪山水画“搜尽奇峰”

兰亭书童 2012-11-09 各地展讯 评论

  “搜尽奇峰——20世纪中国山水画选展”日前在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展出了吴昌硕、齐白石、傅抱石、陈少梅、陆俨少、林风眠、李可染、陈树人、黎雄才、黄宾虹等名家精品。作为“中国美术馆藏‘重读经典’专题陈列”之一,本次展览将持续到2013年1月。

  绿色长城关山月

  风景林风眠

  “搜尽奇峰”出自清初石涛所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作为本次展览的主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指山水画家要四处游历、遍览河山,与山川神遇而迹化;二是指山水画家要有鸟瞰天下、气吞山河、兼收并蓄的胸襟和情怀;三是强调20世纪的中国山水画家不仅要在祖国大好河山之中寻得自然奇峰与个体的妙合,而且要面对“传统”与“西方”两种不同文化高峰的接受与选择,在学术自觉与历史情境中共同推进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现代转型。

  中国山水画历史悠久。近代以来,缘自中西文明冲突与社会变迁而形成的各方面的挑战,成为中国传统山水画开始变革寻求适应现代语境的动因。20世纪的中国画家在中西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分别采取了延续传统和中西融合两种态度。新中国成立以后,山水画家走上了为社会生活服务的“新山水”创作之路。这是20世纪山水画发展历程中重要的艺术篇章。20世纪的山水画从技法发展层面来说,主要在“传统型”和“中西融合型”两个方向上探索。“新山水”也包括了这两个方面,它是广大文艺工作者遵循党的文艺方针而形成的自觉艺术追求,在风格上具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共性特征。

  正如一些学者所言,从思想史和社会发生学的角度来说,“传统主义”、“融合主义”及“国家主义”成为20世纪山水画家适应社会背景所形成的艺术主张。基于此,本展览由“汲古开今”、“中西融合”、“山河新貌”3个单元构成。

Tags:标签   标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