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各地展讯 / 正文
御花园赏玩图
10月30日,明代佚名宫廷画家所作的《御花园赏玩图》以1817万元成交。不久,即有网友发现此幅作品同诸多明代“传世之作”有极多相似之处,并做成对比图发于网上,引发网友“大家来找茬”的热潮:画中的建筑构造、人物衣着、姿态、年款为何都和另外的作品如此雷同?明代有“御花园”的称呼吗……各种调侃甚至“阴谋论”的猜测甚嚣尘上。《御花园赏玩图》真的是一件低劣的“山寨货”吗?这幅佚名的作品凭什么能拍出1817万元的价格?相关人士和专家发表了他们的观点。
中国服饰史专家 董进:
不会早于1960年
《御花园赏玩图》一出来,我就觉得它有问题。“御花园”这个称呼,明朝是没有的。这幅画画的是明宪宗,“御花园”当时是被称作后苑,或者宫后苑、琼苑的。有人又说,这个引首有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但卷末那段文字也写的是“御花园赏玩图”,印章上也是“御园玩赏之宝”。这是个“硬伤”,一眼看去就知不是明朝人的做法。另外,画作后面题跋的字数和《新年元宵景图》一样,年款也一样,画面上许多细节也如出一辙。我想不明白,当年会有一位宫廷画家,在同一个月份画了两幅如此相同的画作吗?那他也太敷衍皇帝了吧?
除了《新年元宵景图》,这幅画作当中种种让人“眼熟”的人物、道具还取材于故宫所藏的《宣宗宫中行乐图》以及其他一些明代绘画,但画者露出了不少“破绽”。
画中宪宗皇帝弹琴的手势错了。正规的弹奏古琴的方法是右手抹挑、左手按抚,而这幅画作中的皇帝,两手做的都是拨挑的动作;琴的摆放也不对,琴头应该放在桌子外,否则琴轸会被压坏的。
《新年元宵景图》中,皇帝坐在大殿前的御卧中,而《御花园赏玩图》将这个御卧“移植”到御花园中,使其变成了一个很休闲的帐篷,不伦不类。同样不应该出现的还有常见于皇帝正式坐像的绘有大龙图案的三面围屏。《御花园赏玩图》里,皇帝和太监们在这样一面大屏风里下棋,这是匪夷所思的。
《御花园赏玩图》描绘了赏鸟的情形。且不说那提着鸟笼的小太监的衣着、姿势和《宪宗调禽图》有多么相似,有朋友还注意到了他身边地上竖着的两个鸟笼。事实上,在其他的画中,这个位置其实是一个灯座,是放蜡烛和灯笼的地方,不知道为何在此画中变成了鸟笼。
拍卖公司提供的关于这幅画作的信息显示,这幅作品来自于民国时期的关冕钧三秋阁收藏,但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可信。通过对比图可发现,它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新年元宵景图》,连题跋、年款都完全模仿。而《新年元宵景图》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苏州的王锡爵墓中出土的。对于《三秋阁书画录》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不知道确实是有一段关于这幅画的记载还是被后人附会,但至少可以确定,这幅作品绝对不会早于上世纪60年代。
我不知道现在拍卖界、收藏界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法则”,真假已经不是关键性问题了。但对于我们这些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我认为让这种有明显问题的画作大行其道,会在文化上形成一个误导作用,让别人以为这真是当年明代宫后苑的再现,拿来做研究或者论据就麻烦了,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画家、艺评人 奚耀艺:
无论真假都没有价值
这幅《御花园赏玩图》我没见过真迹,真假问题无法断言。但以现在能够看到的资料来看,无论真假,这都不应该是一幅有价值的画。
首先因为它没有个性,它和很多同时代作品太相似了。即便不是“抄袭之作”,至少是缺乏独创性的作品。而且,画中的人物造型非常不协调,宪宗皇帝被描画得头大身子小,和传世之作一对比高下立见。1817万元的价格,和《御花园赏玩图》的艺术价值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现在艺术市场上很普遍的现象,即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价格是脱节的。真正好的作品必须靠自己“说话”,而不是靠一些离奇的故事和经历抬高身价。
书画鉴赏专家 刘建业:
“行乐图”多有雷同
我个人认为,质疑者提的几点问题,证据都不是很充分。
在质疑的论据中,最大的“硬伤”是引首的“御花园”。这种看法看似顺理成章,但却忽略了不少可能存在的因素。比如此图的引首可能是后来配上去的。虽然我没看到原画,但从照片上看,引首和画面所用的纸张似乎不一样。做这种猜测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根据是:引首上写的是“御花园”,而画后落款上的收藏印章是“御园”——皇室花园都可以叫御园,范围可比“御花园”大多了。画卷首尾不能呼应,可推测引首是后人加上去的。
《御花园赏玩图》落的年款和《宪宗元宵行乐图》一模一样,都是“成化二十一年仲冬吉日”,这也不足为奇。成化皇帝是1447年阴历十一月初出生,正好“仲冬”。成化二十一年他39岁。古代皇帝过生日是庆九不庆十,所以这一年就是他的四十大寿。在这样的日子里,宫廷里作了一批记录他生活实录的画,有“行乐图”、“赏玩图”,是很有可能的。而这批画作的落款,有可能是一个人写的。宫廷画师在绘画的时候有分工,画画的和落款的不是同一个人,大部分的宫廷画匠字都写得不太好,引首和拖尾会让一些字写得好的画匠专门负责。
此外,《御花园赏玩图》和其他几幅明朝同题材画作“雷同”,这也不奇怪。故宫收藏的《宣德行乐图》就和国博收藏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很像”,但这并不能作为“抄袭”的证据。事实上,明朝历代皇帝的行乐图从殿宇、饰物到人物的刻画都是一个模式,与其说“雷同”,倒不如说是一种统一格调。
这幅画作者佚名,说明出自宫廷画匠之手。宫廷画家和画匠的作品并不是同一性质的,坦白地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它有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
资深收藏家 郝惊雷:
若是真迹算是“捡到漏”
预展的时候我曾看到过这幅画,直觉上认为应该是“老的”。古琴的指法我略懂一些,画中宪宗皇帝的指法并不见得完全有悖琴理。而关于琴头是否一定要放在桌子外面,这是咱们用现代人的观念去揣测古人,更不能算有力证据。
我要强调的是,如果这幅画真的是明代宫廷画家所作,即便是佚名,拍出1817万的价格也不算高,算是“捡到漏”了。说它有价值,并不是因为画得有多么好。实际上,对人物的描摹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国画的长项,这幅画具有明朝的时代风格,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但却不能否定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 上一篇:尚如举办“空间·故事”生活艺术展
- 下一篇:“国宝级”商代青铜器亮相吉林
猜你喜欢
- 2015-03-15 价值千万元赌石亮相南京
- 2015-03-13 古代书画的价值与投资
- 2015-03-13 一片小瓷片值2000元 扬州八怪古画估价45万
- 2015-03-12 明代铜炉以千万元成交 刷新铜炉拍卖纪录
- 2015-03-12 古代书画的价值与投资
- 2015-01-07 明朝古画《上元灯彩图》描绘南京夫子庙元宵节
- 2014-09-09 清朝古画现不明飞行物
- 2014-06-18 明清古画炒不起来 价格虽中但艺术不庸
- 2014-05-26 何多苓:向中国古画借笔
- 2014-05-11 故宫坤宁宫古画后现贴落 横披出自咸丰御笔
- 搜索
-
- 10-21福建农林大学80周年校庆书画摄影展现场(多图)
- 01-05百幅湖湘名人书法跨越三百年真迹长沙展出
- 11-10“翰墨铭史 海丝追梦”榕城高校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纪事
- 10-28罗正坤举办庆国庆书法展
- 06-24福州“欢喜自在”端午书画印雅集
- 03-21著名书法家王渊菊书法展在福清政协大楼举行
- 03-21王渊菊书法展在福州市举行
- 03-21著名书法家王渊菊书法艺术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开展
- 03-17“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03-17书画家启功逝世10周年作品展在京开幕
- 10557℃“创造力的实现”张海书法展上海隆重揭幕
- 6622℃2011年榜书精品国际巡回展入展作品揭晓
- 5836℃首届中西杯全国美术书法大奖赛获奖作品选登
- 5448℃人体艺术书法展 裸女大尺度“混搭”引争议(图)
- 5367℃第二届中日韩(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交流大赛部份优秀作品选登
- 4759℃第七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书法竞赛获奖名单
- 4591℃国展会场上特邀作品(六)
- 3715℃央视2003书画展书法作品一
- 3621℃国展会场上特邀作品(五)
- 3550℃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名人名家書畫邀請展 策劃實施方案
- 11-10“翰墨铭史 海丝追梦”榕城高校大学生书法篆刻作品展纪事
- 10-28罗正坤举办庆国庆书法展
- 06-24福州“欢喜自在”端午书画印雅集
- 03-21著名书法家王渊菊书法展在福清政协大楼举行
- 03-21王渊菊书法展在福州市举行
- 03-21著名书法家王渊菊书法艺术展在福州三坊七巷开展
- 10-14中国榜书名家精品展暨颁证仪式在兰州甘肃省美术馆举行
- 07-31中国书法进万家将于8月2日走进山西芮城
- 05-10第二届中日韩(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交流大赛部份优秀作品选登
- 09-10第七届国际文化交流赛克勒杯书法竞赛获奖名单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