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黄庭坚书法全集》专家座谈会精彩发言

兰亭书童 2013-01-25 热点透析 评论

 

    龚鹏程(北京大学教授、著名学者):黄君先生编的《黄庭坚书法全集》,好处和贡献,我略做些补充。

    首先他把黄庭坚的生平跟书法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特别是后面的《黄庭坚书法年谱》,对于观察黄山谷书法创作历程变化非常有用。

    再就是它的文献整理,文献包括作品的考证、跟生平的关系,作品的集评,还有书论,把黄庭坚有关的书法文献做了全面的清理。现在山谷的作品散落在世界各地,还不只是全国,好多都在海外。黄君从各个不同的地方找到最好的拓片或最好的照片,重新做编码和整理,非常不容易的。其间追踪某一两件,可能都要花好多年的时间,黄君却能把这些东西全部网罗在一起,而且每一件都做了细致的考证,确实是很不容易的。国内流传的一些书籍或拓片常不是很严谨。比如说西安碑林,里面有好大一块的黄庭坚的碑,起句是“翠盖龙旂出建章”。西安碑林每天都把它当做最重要的黄庭坚书法在打拓片卖,因为这个字好识,又大又亮,恐怕也是游客最喜欢买的。以西安碑林名望,在那里藏的名迹很多,但买得最多居然就是这一件。可是,这件作品中有一首诗是文征明的,写北京的西苑。这必然是明代文征明或文征明以后所写的,西安碑林却在不断传拓,说明了整个社会的风气就很不严谨。在黄君著作里则对这类作品有很多考证。山谷书法在同一个时期,同一类作品,像《七佛偈》现存好几件,庐山就两件,在棲贤寺和开先寺两处都有石刻。黄君对两个《七佛偈》的比较就做得非常好。开先寺的《七佛偈》笔法很象《瘗鹤铭》,可能很多人会从这里来推测山谷与《瘗鹤铭》书迹的关系,但是黄君认为棲贤寺的本子反映山谷书风更准确些。还有一个明代玉烟堂刻本,那个刻本更差了。这就是同一类作品的书迹比较。另外,书中的参照性图片非常多,这对读者非常有帮助,可以增加相关信息,便于理解,非常好,这是极大的贡献。

    在有关作品真伪考证之外,还有书法的分析,对于每一件书法及各个不同时期书法的分析,尤其黄君的分期很特别,分成五期八段。这种分期法比较特殊。过去黄庭坚自己说他的草书,早期学周越,后来学苏子美,再后来是学张长史、怀素、高闲,最后看船工摇桨,如果以山谷之意来看,可能就可分成四期。黄君分成五期八段,则比较细致。这个分期是不是最为恰当,当然可以再讨论,但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他的编辑不是纯粹文献式的,这里他有从书法的分析上来做的判断。他是分期、分体、分类来做的。

    作品的考证分类也比较特别,分真迹、临摹、托名跟伪作四大类。一般我们把托名也归为伪作,他特别把托名拿出来,这是有他的判断。其判断不是纯粹文献学识的,乃是书法家来编的集子,故跟文献家有完全不同的态度。这个态度对于研究山谷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书法个体表现上非常有用,我觉得是他第三个主要贡献。

    第四个贡献,跟江西美术出版社的配合显然非常好。我相信,黄君给江西美术出版社在印刷跟装订上提供了很大的好处。因为书中使用图片这么多,使用了各种不同的照片和拓片,需要在编辑上做很多调整和配合,黄君一定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否则编出来效果不会有今天这么好,这个处理,我觉得非常有意思。

    不过还有几点,可略作一些补充。

    第一,黄君在做讨论的时候,比如说生平,一开始就讲他是苏门大弟子。这个判断,特别是作为标题,是值得商榷的。因为苏门四学士什么几学士,是后人抬高苏东坡而这样说,山谷跟东坡实际上是师友之间,把他定为大弟子,而且作为开端大标题,这个定位我觉得不够恰当,东坡本人恐怕也不敢这么看。

    第二,整个论述,特别是山谷书法论述,采取分体讨论方式,说他的行楷,行书和草书各如何,这其中有一个贯通的问题,应该综合讨论。如山谷自己就认为草书跟古文籀篆是同法同意的,山谷的草书跟篆字当然就可以通贯来考虑,但是现在只把篆字独立来谈。山谷篆字很少(当然已经比其他人多了),现在还可以看得到两三件,基本上都是大字,独立几个字。过去很多人就觉得山谷的草书可能跟篆字关系很密切,包括康有为等人都有这个看法。山谷在篆字上的表现,现在看起来书迹不太多,可是它跟行书、草书关系怎样,还是可以通贯来谈的。

    另外山谷的笔法跟结体。山谷特别强调自己的笔法,他说“用笔不知擒纵则字中无笔”,或者说人“字中有笔”,又说“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等,这是山谷特别的术语,他特别讲究笔法。启功先生认为山谷的结字用笔跟柳公权一模一样,这个讲法恐怕是错的,但是山谷的用笔跟结体我觉得可以讨论,应该考虑用一节或者有一章专门讨论山谷的这些问题。黄君现在是就山谷的生平、书迹本身来讨论,很少综合来讨论山谷的笔法、用意、结体还有通体之间的问题。

    还有一点,因为这是一个主题式研究,不免要在山谷所有的表现中,拉出书法来孤立的谈,所以对山谷跟儒道佛思想,跟诗词文学的关系谈得比较不够。

    怎么说呢?刚才说山谷讲字中有眼、句中有眼、字中有笔,这个术语是用禅宗的话来讲,我们谈山谷书法的时候,很多人也注意到山谷喜欢用“金丹换骨”等谈书法,山谷的佛道思想跟书法的关系,也是书法史上认为的题目,但是黄君的讨论里面没有深入来谈跟思想上的关系。

    另外,诗词的部分,基本是引山谷的诗词来说明他的书法,但是他的诗词表现,特别是他讲的“韵”,后来影响到范温。范温的“潜溪诗眼”,钱钟书先生曾有一篇文章指出,在中国,讲神韵派诗、讲“含蓄”说最早就出自范温。而范温是山谷的弟子,范温的这段话即是从山谷的书论中发展出来。

    山谷书学重韵,延伸到在谈词章的时候也强调含蓄。含蓄美学强调韵,这种韵跟整个神韵诗学是非常紧密的,等于他的书法理论开拓了中国诗歌神韵派的理论。因此我不赞成韩玉涛先生,而赞成黄君的讲法,山谷之韵是狷,不是狂。黄看起来狂,其实不是,整个山谷的理论,都是强调含蓄的。无论他看起来怎么张牙舞爪,他强调的仍是中间部分的虚婉,是那个韵。所以,这个部分的讨论必须要结合他的诗论整体来看,才可能看得更清楚,这个部分可以再做些补充。

    最后谈一点关于山谷影响。黄君先生在讲到山谷书法对世界的影响部分,实际只谈了对日本的影响。韩国的东国书法里面有没有学山谷的?我估计也有,可以再想想看。

    

Tags:黄庭坚   座谈会   书法   全集   发言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