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每一天的绘画 舒昊空间绘画极其绘意义结构

兰亭书童 2013-01-30 热点透析 评论

????每一天的绘画

????近两年来微博几乎成了我日常信息交流和释放的最主要渠道,而基于对传播介质变革的敏感与关注,我一直非常在意这种新媒体在当代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中的可能性。大约一年前,我发现艺术家舒昊在自己的微博上开始了一个被其称为“日课”的作品创作系列,他差不多每天画一张小画发布在自己的微博上。作品的立意往往是根据来自微博上的热点新闻和事件,而且随着这种日复一日的创作的逐步深入与展开,舒昊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相对独特的视觉创作经验与图像转换方式。

????“日课”本是一种日常宗教活动模式,是宗教教义活动的一类,是修道院或庙宇规定每一僧人每日必做的“功课”。主要内容包括祈祷、诵经、唱赞美诗等。日课在时间和进行顺序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日课所追求的通过每日的诵经或祈祷而保持信仰和日长一智的效果。

????舒昊一直是个不喜热闹向往内心平静的人,相对于其他喜欢扎堆热衷集体策略的川美系艺术家们而言,他几乎是个另类。他之前的作品更偏重于自我的语言实验,追求的是一种有品质的个人化的境界。但从2011年开始,随着对微博的使用与了解,这种情况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微博好比在从前被严格封存和紧密包裹着的一个巨大的反应罐上撕开了一个再也堵不住的口子,各种曾被屏蔽的真相、历史和社会问题、热点新闻、群体事件,谎言、甚至无聊至极的八卦、无厘头的玩笑统统混杂在一起并随着微博网友的参与与交互而进一步地混杂发酵膨胀,进而从微博这样一个出口喷薄而出。舒昊是艺术家群体中少有的意识到微博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巨大作用与价值的人,他每天要花几个小时在微博上,微博带给他海量的信息也让他了解更多真相,当他意识到即便连自己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吞咽的食物、使用的日用品都有可能是充满毒素的时候,而各种侵害和危险始终幽灵一样徘徊在他的身边时,他终于明白原来自己那种意图脱离凡尘孤芳自赏追求内心关照和高远意境的方式是多么的荒诞和可笑......

????他由此开启了“日课”系列的创作。创作的题材和图像资源几乎都来自于每天微博上的各类热点,刚刚开始的时候还大多是一种记录和再现的方式,慢慢地舒昊不再满足于那种仅仅转换为架上绘画的简单复述,他开始尝试添加进主观的理解、创造性地改造与重组图像素材,在素材与作品之间完成了自我的主观介入,从一个旁观者演变成游戏的加入者甚至游戏的创作与改编者,他把自己扔进了微博这个大酱缸,每天在里面浸泡几个小时,随着哭、随着笑、随着怒、随着闹,好像在滚滚红尘中跌打滚爬,,在嬉笑怒骂中横眉冷对。

????舒昊的日课并非带给他日增一智,而更像是每日的自我清洗与抵抗。他通过创作重新审视微博上的各种热点,重新把自己的身心打开,在在谎言的迷雾中保持清醒,在群体无意识的狂欢中保持冷静,在见死不救的冷漠中保持热诚,在庸众的赞誉中保持批判。与其说舒昊的“日课”是一种追求自我提升的修行,不如说它是一种艺术家不愿意向任何事物妥协的抵抗。

????常有人说艺术家应该远离政治远离社会,应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追求所谓清明高远的内心世界。但当你最基本的生存处境,你呼吸的空气、饮用的水、吞咽的食品、老人看病、孩子上学都不能够回避政治和社会的决定性影响时,那种可以回避现实影响的创作无疑是不真诚的。以前的舒昊试想通过离群索居力求为自己营造一种超脱凡尘清净自省的文人生活,如今的舒昊却主动跳入微博这个巨大的酱缸让自己在每一天的清洗与抵抗中完成真正的独立与清醒。一年多的 “日课”让舒昊从一个原打算不谙世事独善其身的文人转变成为一个有立场、有情怀、有态度、有担当的知识分子。以日渐犀利的作品成为体制与权金系统的质疑者,以纷乱资讯中的冷峻思考成为独立意志和自由精神的践行者。

????舒昊是川美系艺术家中的一个另类,川美由于催生了当年的“伤痕美术”,诞生了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高晓华等重要艺术家,以及在“八五新潮”时期又涌现出张晓刚、周春芽、叶永青等艺术大腕,无形中形成了一定的架上艺术的发展优势和路径依赖。而且在后来的“艳俗艺术”、“卡通一代”的流派形成中,川美系的中青年艺术家也逐渐在中国艺术江湖中形成了共进同退、传帮带的集体发展策略,常被称为“艺术川军”。舒昊近年来一直刻意地对此保持着一种警惕与疏离的态度,在创作中也更加关注与现实的关联及观念的介入。一年多的“日课”更使得他在个人的创作框架与体系上日趋成熟。我们也期待着这样勤勉严肃的日常修习能够为我们在未来带来一位优秀而独立、正直而又智慧的当代艺术家,而这也正是这个展览的意义所在。

????2012年1月24日?梁克刚于洛杉矶

?

Tags:标签   标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