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热点透析 / 正文
——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吴冠中学生杨延文
当6月25日的时钟停留在23时57分,一位91岁高龄地老者“静悄悄”地离开了我们。作为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生前吴冠中周围总是有争论不完的话题——从绘画创作到美术教育再到整个美术体制,然而,这一切会就此戛然而止吗?
一生视鲁迅为自己偶像的吴冠中,常常毫不避讳的直述观点,语惊四座曾刺痛过许多同行的心,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坚守信念,说出自己的真心话。从形式美、笔墨等于零的中国画争论,到对画院等美术机构留存的炮轰,再到捐出一张张天价作品给美术机构,有人说他是融合中西的当代大家,为中国绘画的传承、发展、创新做出了巨大贡献, 也有人说他是个刻薄严肃的作秀者(与收藏家反目等微词不绝于耳)。或许,在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静下心,抛开世俗利益,走进这位艺术创新者的内心,了解到一个真正的吴冠中。作为他的学生,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杨延文有着太多的话要说。
真性情,说出自己的真心话
“老师先前住院我是早知道的,但一直相信性格坚强的他能挺过去,可是没有想到……”杨延文在谈到6月26日清晨接到老师去世消息时再一次哽咽了。
“直到现在还是不能接受,对于强调创新的当代社会而言,老师始终是艺术道路上的探索创新者。他的去世不仅仅是我们失去了良师,更是对整个美术界的一大损失。像他这样在创作上成熟,拥有全面艺术修养和卓越时代见解的艺术家难再寻觅,更重要的是,他的去世似乎会使业界失去‘经常呐喊的声音’。”杨延文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向来是文艺界追求的方针。但真正能够表达并接纳不同声音是需要相当勇气和毅力的。讲真话是吴老生前的标签,他发自内心的呐喊常常令美术界振聋发聩。对于杨延文而言,老师常常语出惊人并非追求什么效果,也不是期待得到什么反馈,而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真性情品格的延续。在杨延文看来,老师并不是要质疑别人,而是凭借传统文化的熏陶、阅历的积累和经验的释放,充分表达自己的内心而已,老师从没强制别人接受他的观点。“那一句句听来刺耳的话语,来自老师对艺术的信仰,正直的品格和知识分子的使命感。”杨延文表示。
无论是出席展览会,还是在各种媒体上出现的吴老,总给人严肃、睿智的感觉。炯炯有神的目光背后似乎蕴藏着强大的生命力,生前他从不怕与人争辩。“在艺术追求上他是铁骨铮铮,然而在生活中,对家人、朋友和学生却充满了柔情。”杨延文说。
作品价值千斤 生活简朴异常
从各种拍卖成交记录中,我们知道吴老的作品曾创出数个天价,而其作品的总成交额也超过10亿元。然而,了解吴老的人,或者去过方庄吴老家里的人,不得不为这位“富有的”当代大家的生活状况感到震惊。
八九十平米的房子布置地简朴而整洁,墙壁上挂着吴老最喜欢的几张画。他和老伴朱碧琴的合影摆在显要位置。只有10几平的画室,是他工作的地方。有人曾问,吴老为什么不画大画啊?想必看过老人的画室定会明白。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在不少画家比的是车子和房子的年代,我们难免会对深居简出的吴老的生活条件表示惊讶。对此,杨延文深知内情。“生活中的苦行僧,艺术上的殉道者”杨延文如是说。他也曾劝过吴老换个大地方,可老人依然坚持。
“对老师来说,每天8点半到9点半,可到家对面的公园里去遛弯,享受阳光。冬天暖气很暖和,这些就够了。”杨延文说,“在生活上老师一向简朴,要求很低。”有件事杨延文至今记忆犹新。
“有一次去老师家,快到饭点,老师非要留我吃饭。说是朱先生(老师喜欢叫学生称呼师母为朱先生)做了好吃的——鸡汤面,让我享受下美味。吃饭之余,老师说有一些毛线用不着让我带给妻子织件毛衣。”一碗鸡汤面和毛线让杨延文回忆当年,再次哽咽。回想起老师对自己的关心和生活的朴素,怎能不让人动容?
吴老的老伴长期身体不好,但吴老基本不请保姆,始终自己照顾。他曾戏称自己是老伴的保姆。当时已是80多岁高龄的吴老,一人照顾老伴的吃喝、洗澡、就寝等日常生活十余载。
杨延文觉得毫无功利的创作观念,饱含对生活的热爱和家人的柔情,促使老师绘制出如此美妙、纯洁的作品。生活艰苦与艺术创造力的鲜明反差,让吴老成为中国美术的一株奇葩。
“他走了,留下了脚印。他走了,没有留下脚印 。”吴老曾这样写道。早已看透生死的老人,如今,悄悄地离开了我们。(遵照他的意愿,在其住院期间谢绝了一切探望)但围绕在这个拥有天真烂漫之心而又倔强坚韧的老者周围的故事并没有就此结束。如果可以,客观而真诚地走进他的世界,或许是对其最好的祭奠。
- 上一篇:靳尚谊谈教学与创作:油画是工业化时代艺术
- 下一篇:专访国家一级美术师谷新峰
猜你喜欢
- 2015-03-17 黄宾虹先抑后扬的百年艺术之旅
- 2015-03-17 书画艺术品投资将迎来新的转折点
- 2015-03-17 中国在全球艺术市场的份额继续回落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国博邀网络名人领略中外艺术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 2015-03-17 “异曲同工:18世纪中法古代家具艺术展”在港举行 图
- 2015-03-17 艺术品收藏可另辟蹊径 专场拍卖有宝可淘
- 2015-03-17 全球顶级收藏家格局发生新变化
- 2015-03-17 新进藏家如何面对火热拍卖行情
- 搜索
-
- 05-12关于中国书法家协会入会申报的声明
- 02-252016墨淘网当代书画作品微信拍卖会拍品征集四月底截止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13书法家方庆云:闽海翰墨公益心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3-15李克强:中国完全可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
- 03-15云南省委副书记仇和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
- 03-15众明星出席济南慈善拍卖活动
- 03-15国防部:缅军机再越境将坚决应对 缅方承诺追责
- 34892℃中国书法家协会简介
- 25479℃中国书法家协会领导名单
- 22599℃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名单
- 19916℃中国书法家协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名单
- 18569℃林岫当选为主席 北京书协新一届理事产生
- 15460℃首届“杏花村汾酒集团杯”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决赛获奖名单
- 14861℃首届电视书法大赛大赛介绍
- 11614℃中国书协召开“兰亭奖”工作会议
- 7815℃中国书协2003年工作设想
- 6801℃第二届全国电视书法大赛征稿启事
- 04-28行云流水 指到书成——记指书书法家方庆云
- 04-13《中国书法报》创刊并将公开发行
- 04-03“星星点灯,艺术助学——关爱自闭症儿童”捐赠仪式在福州隆重举行
- 05-30《国际少儿书画作品集》5月底正式出版
- 03-11李延声委员:可对高考时用毛笔写作文的学生加分
- 02-25书法是传统文化还得继承
- 02-25聚焦大运村 “中国风”成为学习热门
- 02-25艺术收藏再发新枝 中国书法市场正稳步上升
- 11-25多少钱一“尺”?中国书画领域的通病
- 11-25韩剧穿帮将隋炀帝身后屏风设为毛泽东诗词
- 标签列表
-
- 中国 (3633)
- 书法 (2438)
- 开幕 (1922)
- 书画 (1753)
- 艺术 (1665)
- 艺术品 (1582)
- 作品展 (1561)
- 收藏 (1357)
- 拍卖 (1322)
- 亮相 (1318)
- 北京 (1297)
- 美术馆 (1266)
- 举办 (1192)
- 组图 (1170)
- 在京 (1131)
- 展出 (964)
- 作品 (914)
- 油画 (886)
- 博物馆 (822)
- 画展 (804)
- 艺术展 (734)
- 市场 (722)
- 画家 (669)
- 当代 (669)
- 文物 (658)
- 香港 (635)
- 艺术家 (631)
- 美术 (623)
- 名家 (615)
- 上海 (572)
- 万元 (564)
- 南京 (469)
- 书法展 (450)
- 画作 (442)
- 首次 (441)
- 国画 (433)
- 征稿 (423)
- 大展 (422)
- 将在 (415)
- 拍出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