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吴冠中先生逝世享年91岁生前多次捐赠作品

兰亭书童 2014-02-06 书坛快报 评论
      著名画家吴冠中于6月25日深夜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1岁。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42年毕业于国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考取教育部公费留学,1947年到巴黎国立高级美术学校,随苏沸尔学校学习西洋美术史。吴冠中1950年秋返国。先后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建筑系、北京艺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曾出版过《吴冠中素描、色彩画选》《吴冠中中国画选一辑》《东寻西找集》《吴冠中散文选》等。

  吴冠中生前曾多次向公立美术馆捐赠作品,并曾谢绝中国美术馆根据规定给予捐赠者的奖励。吴冠中还曾向新加坡国家艺术馆捐赠上百件作品,当时曾引发“是否爱国”的争议。对于该事件,吴冠中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画家有国界,艺术无国界。“新加坡是我尊敬的一个国家,它的道德品质介于中西方之间,文化与中国接近。我把画捐给它,希望促进其对美育的重视。”他说。

  多次向公立美术馆捐赠画作:要把最好的作品留在中国

  据报道,1999年,吴冠中向中国美术馆捐献了10幅作品。

  2008年,吴冠中把得意之作《一九七四·长江》捐赠给了故宫博物院。

  吴冠中还曾将66件精品无偿捐赠给上海美术馆。浙江人民政府及吴冠中母校中国美术学院也收到过其捐赠的56件作品和16件收藏品。

  另据报道,2009年1月15日,上海美术馆举办《我负丹青——吴冠中捐赠作品展》,共展出160件吴冠中捐赠给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新加坡美术馆、香港艺术馆和江苏省美术馆五家海内外公立美术馆的重要作品。此后不久,吴冠中向中国美术馆捐赠36幅作品。中国美术馆按照相关规定,对向国家捐赠作品的艺术家做适当奖励。而吴冠中执著地谢绝了国家的奖励。无偿奉献。

  此前,吴冠中还曾赴港,将33件作品捐献给香港艺术馆永久珍藏。估值逾1.5亿港元。

  吴冠中接受采访时表示:“我倒是跟孩子们开玩笑,我不是你们的摇钱树。有些画家的孩子,为遗产吵架,家里闹得一塌糊涂。我跟孩子们说,我的作品不是遗产,房子、钱可以留给你们,但作品要捐给国家。所以孩子们也同意。”

  在接受另一家媒体采访时,吴冠中表示,“我的艺术是属于中国人民的,所以要把最好的作品留在中国。以前总觉得在中国很少有人能理解我的作品,甚至认为把作品放在国外可能更便于传播我的艺术。但现在不这么看了,中国这30年有了多大的变化!全世界都羡慕中国的发展,我对祖国更是充满了信心。可我年纪大了,有些事情必须考虑。有两件事情必须完成:第一,我要把想说的话说完。中国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艺术的进步和发展。为了向国家负责,向后代负责,要有人把真话说出来。第二,我一生孜孜以求的就是寻找艺术的真理,得之于心,诉之于画,这些画就像我女儿一样。以前为了做展览卖掉过一些,但更多好作品一定要捐给国家。”

  113幅作品捐给新加坡曾引发“爱国”争议

  2008年9月,吴冠中把自己113幅画作正式捐赠给了新加坡,其中包括63幅水墨画、48幅油画、2幅书法,创作年份从1957年到本世纪初,按照近期国际拍卖行对吴冠中作品的拍卖价推算,这批画作的市值高达3亿元。

  大批画作捐赠给新加坡一事,在国内引发争议,一时间对“吴冠中不爱国”的指责漫天遍地。

  据《新民晚报》报道,吴冠中在回应这一事件时表示,“画家有国界,艺术无国界。”

  吴冠中说:“我常跟我的孩子们讲,我的画不是个人遗产,钱、房子你们可以分掉,但是作品我要送给公共机构,让历史来检验。”“我的作品属于世界人民,不管哪个国家,他们诚心诚意要并能展示出来,都可以给。”

  他进一步解释道,他的艺术经历和家庭与新加坡颇有缘。1988年,69岁的吴冠中首次应新加坡国家博物馆及南洋美专之邀,赴狮城举行个展。他的长子和孙女都在新加坡。“新加坡是我尊敬的一个国家,它的道德品质介于中西方之间,文化与中国接近。我把画捐给它,希望促进其对美育的重视。”

  相关信息

  吴冠中个人名言

  我有两个观众,一是西方的大师,二是中国老百姓。二者之间差距太大了,如何适应?是人情的关联。我的画一是求美感,

  漓江新篁二是求意境,有了这二者我才动笔画。我不在乎像和漂亮,那时在农村,我有时画一天,高粱、玉米、野花等等,房东大嫂说很像,但我觉得感情不表达,认为没画好,是欺骗了她。我看过的画多矣,不能打动我的感情,我就不喜欢。

  艺术到高峰时是相通的,不分东方与西方,好比爬山,东面和西面风光不同,在山顶相遇了。但是有一个问题:毕加索能欣赏齐白石,反过来就不行,为什么?又比如,西方音乐家能听懂二胡,能在钢琴上弹出二胡的声音;我们的二胡演奏家却听不懂钢琴,也搞不出钢琴的声音,为什么?是因为我们的视野窄。中国画近亲结婚,代代相因,越来越退化,甚至变得越来越猥琐。

 

Tags:享年   捐赠   生前   逝世   作品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