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范曾书画艺术及市场行情

兰亭书童 2014-02-11 书坛快报 评论

   2012年元月11号, “龙年范曾迎春新作展”在北京三百年老店荣宝斋隆重举行,共展出范曾先生精心创作的224件作品。今年的画展有几个特点:一是题材广泛,二是笔墨愈加精练,其中《画龙点睛》、《三人行必有吾师焉》、《西畴归牧》等神形兼备,引人入胜;以范曾先生手书的杜甫《秋兴八首》、《和周汝昌先生诗》为代表的书法作品大气磅礴,极受人们喜爱.

   北京荣宝斋每年春节前都会举办范曾先生的迎新春书画展,且每次展览都会有丰厚的收获,展后作品价位也都会上一个新台阶。2012年的画展当然也不例外。画展于1月11日上午在北京荣宝斋隆重开幕,100多幅书画新作吸引了广大观众前来参观,等候范曾先生签名的人排起了长队。据业内人士透露,今年的画展成交依然红红火火,画展开幕的当天成交就逾亿元。

  前几日,记者和北京问古斋的寇建军先生聊天时得知,2011年寇先生斥资六千余万元购得范曾先生书画作品五十余幅,其中从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北京荣宝斋、上海荣宝斋、西泠印社等拍卖公司竞得四十余件,从私人手中收购十余件。记者还获悉,此前寇先生以收藏、经营古代,近现代书画为主,在艺术品市场处于调整阶段的当下,他做出如此巨大的战略调整,显示出他过人的胆魄和不同寻常的眼光。
  当记者问及中国当代画家中为什么独选范曾一人,寇建军先生说: “有两点,一是从文化角度,范曾先生是守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智者;二是从市场角度,范先生的作品升值潜力巨大。”

  借用永乐书画部主管谢飞的话: “ 范曾先生,他的画和书法都带有极其强烈的个人风格,让人印象深刻,过目不忘。诗书入画的传统,古来有之,在清代更是盛极一时。清初的石涛上人、清中期的郑板桥、晚清民国的吴昌硕无不是个中高手,他们在书法上的艺术地位不在画下。吴昌硕更是以书入画,开海派书画之先河,影响至今。而当今中国画坛能做到如是者寥寥,诗词歌赋、博古通今者更是少之又少,范曾可谓当中的佼佼者。”

  守望中国传统文化

  范曾先生为当代中国画坛巨擘,诗词、书法、文章及学问同样极负盛名。他对自己的评价是:“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词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他也颇受时贤的推崇。季羡林先生说:“我认识范曾有一个三步(不是‘部’)曲:第一步认为他是一个画家,第二步认为他是一个国学家,第三步认为他是一个思想家。” 季老的评价是说范曾先生首先是一位画家,然后是一位国学家和思想家。
范曾先生说:“一个艺术家需要不断扩展知识的领域,学哲学、学文学、学社会、学诗赋,不断砥砺品学。没有一个胸襟狭窄、鼠目寸光的人能创造绚丽辉煌的艺术的。一个精神猥琐的人,永远成不了真正的艺术家。人品不高,笔墨无法,这是中国画铁的纪律,有倜傥无常之人,然后有纵横之笔,艺术最后的成功,一定是艺术家的品德完成的。”范先生所说的“艺术家的品德”,记者的理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画品”、“人品”。“画品”蕴涵了艺术家的全部修养,包括哲学、文学、史学等等,这些因素也会自然而然通过其作品流露出来。比如,范先生画《孔子》、《老子》,除了欣赏惟妙传神的画作之外,范先生还通过画作向人们传达一种“和谐”的哲理。范曾先生说:“中国古人在社会人生上谈和谐最好的莫过于孔子。孔子倡‘仁’,在《论语》中提到‘仁’字凡一百零九处,‘仁’在孔子那里,一般是道德伦理之规范,孔子几乎将‘仁’遍列于社会理想、行为规范、接物行事、处世待人一切方面,总观之,是为了维护社会的大秩序,而这个大秩序的指向是一个向善的太平世界……”在范先生的《老子演教》一画中题写到:“道之所在,便是冲融和谐之所在。”范先生的创作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古典哲学思想的诠释,同时也充分体现了范曾先生是一位守望中国传统文化的智者,也是一位有充分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

  上海朵云轩拍卖有限公司的缪可嘉这样评价范曾: 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期的中国人物画变革发展进程中,范曾是一位开风气之先的人物。作为新一代学院派画家,范曾的确受到了写实主义观念的深刻影响,然而,他的人物画以古代先贤和文化名人为题材,以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为表现手段,强调骨法用笔的创作观念和实践,将现代人物画由写实向写意推进了一大步。

  身为蒋兆和的学生,范曾自评:“痴于绘画,能书。偶为辞章,颇抒己怀。好读书史,略通古今之变。”近年来,范曾的作品在朵云轩的拍场上更显示其巨大的市场张力。在朵云轩2011年春拍上,其95年所作的《伯乐相马》就以276万元成交,而另一幅80年代作品《捕蛇者说》更是从35万元一路叫价到207万元易主。就连艺术品市场行情趋于理性的2011秋拍,范曾的《钟馗图》也在朵云轩拍出138万元的好价格,着实体现出其在当今中国画坛中“已成大师,凤毛麟角”之地位。

   范曾作品市场表现

  北京歌德拍卖公司副总经理,BTV财经《拍宝》栏目市场顾问王晓文声称: 范曾先生作品价格一直呈现稳步上升的良好趋势,依然是书画市场中的”硬通货”.

   从雅昌艺术网统计的拍卖数据来看,2000年至2011年秋拍范曾作品共计成交1314件,总成交额接近7.45亿,无论是成交量还是成交总额,都远超他人当之无愧的成为在世画家中的第一名。2008年到2011年的四年间,每平尺单价年均上涨率超过70%。就算在近几年,市场最低靡的2011年秋拍,范曾作品每平尺的价格还是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13.5%。

   以下这组数据来源于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 当代水墨艺术顾问王骁先生:

   范曾作品的拍卖行情这几年一直是稳步上涨的。在艺术品市场整体调整最为明显的2011年秋天,其作品拍卖仍然表现良好尤其是高价位的精品成交更为可观。通过下面几组数据我们可以具体的了解.
  2010年春季拍卖,范曾作品在保利,嘉徳等主要拍卖公司上拍量达到62件,成交55件,成交率89%,成交总额约为44,000,000,平均每平方尺约为140,000元,共计有15件拍品超过一百万元成交.
  2010年秋季拍卖,范曾作品在保利,嘉徳等主要拍卖公司上拍量达到117件,成交102件,成交率87%,成交总额约为147,000,000平均每平方尺约为200,000元,共计有43件拍品超过一百万元成交.
   2011年春季拍卖,范曾作品在保利,嘉徳等主要拍卖公司上拍量达到102件,成交94件,成交率92%,成交总额约为177,900,000平均每平方尺约为240,000元,共计有53件拍品超过一百万元成交.
   2011年秋季拍卖,范曾作品在保利,嘉徳等主要拍卖公司上拍量达到106件,成交81件,成交率77%,成交总额约为117,000,,000平均每平方尺约为230,000元,共计有40件拍品超过一百万元成交.
  范曾先生的作品无论是成交率,成交总额还是成交价格都很稳定,目前为止其作品拍卖行情一直处于高位,这其中高价精品在其行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在一级市场画廊的销售情况来看,其价格的上涨趋势更为可观。以荣宝斋每年举办的范曾新春画展(每年六十余件)为例,2004年销售总额10,287,232元,到了2011年销售总额增长到144,040,000元,八年来总计销售额451,973,982元,价格年增长率接近50%。几年来单荣宝斋一项范曾先生个人纳税就达八千八百余万,多次成为北京市宣武区纳税第一人。

  范曾先生作品之所以保持如此良好的市场增长率,我想除了学艺双馨的美誉,广泛的社会认知度外,相对较少的作品流通数量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以及真伪易于鉴定的特点也是重要的因素。

  雅昌艺术网统计的数据来看,从2000年到2011年12年间拍卖市场中共上拍1624件,成交1314件。如果除去重复拍卖以及真伪存在争议的作品,流通总量应当在一千件左右。这一数量与近现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傅抱石、林风眠等传世作品相当。范曾先生已年过古稀,近年来每年创作总量都在250件以内。然而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发展越来越多的收藏者把目光投向范曾的作品,形成市场上一画难求的局面。2010秋,嘉德拍卖更是应广大藏家需要推出“诗情辞章——范曾精品集珍”专场,成交率达到88.48%,总成交超过1.4亿元。每年荣宝斋举办的范曾新春画展上,都会出现短短几天全部书画作品被抢购一空的情况,再次说明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范曾作品依然是当代书画市场的中坚力量

   前几天,笔者无意间发现南方一家报纸报道了关于范曾先生画作2011年秋拍成交率下降的事宜。笔者认为此报道带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当然,成交率下滑是2011年秋拍普遍存在的现象,并非范曾一人。2011年秋季拍卖会成交率的下降,引起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和不安。其实只要仔细分析原因,对症下药,这些担心是多余的。成交率下降的原因,笔者认为如下方面值得考虑:

   一是拍卖公司、拍卖活动过于密集造成的。2011年,全国有大批拍卖公司涌现,据悉,2011年全国从事艺术品拍卖的拍卖公司有四百余家,仅北京就有一百余家。直至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拍卖活动从未间断过。在秋季拍卖旺季的北京,各大拍卖公司的拍卖日期过于集中,拍卖日期重叠或几近重叠,分散了买家。而且众买家穿梭于各场拍卖会,疲惫不堪,资金预算也逐渐用完,成交率下降是必然的。

  近几年,由于股市和房市等重要投资方向不很乐观,很多资本家把眼光瞄向了艺术品市场,把艺术品收藏变成了以盈利为目的的艺术品投资,而且急功近利,又把艺术品投资变成了艺术品投机。在这种快速获利的诱惑下,导致了大批艺术品拍卖公司的快速孵出。而艺术品数量是有限的,买家也是有限的,势必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

  二是艺术品估价过高造成的。2011年春季拍卖形势一片大好,拍卖公司、卖家都认为秋季拍卖肯定会好于春季,于是都调高了标的价格,如此拔苗助长,必定会跌大跟头。

   三是争议作品造成的。艺术品的资源是有限的,拍品征集成了制约目前各拍卖公司发展的最大障碍。在众多的竞争对手面前,想要淘得一杯羹已并非易事。萝卜快了不洗泥,在这种无序的状况下,个别拍卖公司把关不严,部分真伪存在争议的作品流入市场。
四是买家越来越成熟。经过长时间的摸爬滚打,很多买家逐渐成熟,眼力越来越高,经验也越来越丰富。他们会很理智地看待每一件入眼的拍品,超出他们的价格预期,他们不会买;有争议的拍品他们也不会买。如此一来,中国艺术品收藏群体素质的提高会逐渐引导中国艺术品市场走向正规,是可喜的现象。

   寇建军先生说:“范曾先生作品成交率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拍品的估价高低,二是作品的真伪。(范先生作品没有明显的年代区分,只要是成熟期的作品在拍卖公司竞价都很激烈,成交价都很高)即使是齐白石的真迹,价格太高也会流拍;再好的齐白石赝品在越来越成熟的买家面前也肯定会流拍的。”

   从雅昌艺术网范曾书画成交指数看,从2000年春季到2002年春季是处在一个平稳的低价位阶段;2002年秋季有了大幅增高;从2003年秋季到2009年春季,处在一个平稳的逐步攀升的阶段;2009年春季以后到2011年春季是大幅上升阶段;2011年秋季略有调整。总体来说范曾书画成交指数是逐步攀升的,2011年秋季的调整是在高处的微调,并不是大幅震荡。收藏者大都会进行中长期的投资预期,所以广大藏家不必担心。

  面对目前的市场形势,寇建军敢于斥6000万巨资购进范曾先生的作品,其胆略和眼光不能不令同行折服。他分析说:“艺术家最后的比拼是文化的积累,是品德修养,于艺术品市场中是否站得住脚,也同样在此。我看到了范先生的实力。我坚信,范曾先生的作品依然是当代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


Tags:市场行情   书画艺术   范曾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