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13位艺术家的历史画作品展出

兰亭书童 2014-02-11 书坛快报 评论


  《白求恩》、《尘埃》(组画)、《红旗永在》……昨天,随着“视觉记忆——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作品展”的开幕以及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的成立,许多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历史画上。

  13位画家的30多幅历史画作品,仿佛一幕幕凝固的历史时刻,慕名前来的观众挤满了上海美术馆的展览厅,每个人都带着一份对历史的敬意,静静地欣赏着这些作品。画作《新四军——车桥之役》是首次在上海展出。

  浙江美协名誉主席肖峰参观后表示:“这次的展览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所选取的画作不仅具有历史的教育意义,同时也结合了当代受众的审美需求,把历史画的历史性、艺术性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将历史的壮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举行历史画展并成立历史画创作研究中心,在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看来,对我国历史画发展意义重大,“既是对历史画发展的新探索,也是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响应。在新的历史时期,历史画的现实意义是什么、历史画该如何与中国元素、中国命题相合,都是需要艺术家来探索的。本次画展为这种探索开了个好头,同时,研究中心的成立在组织架构上为历史画的下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有利于画家集群式研究创作。”

  上海美协主席施大畏也深有同感:“历史画的特殊性在于,画家在完成作品的同时要让作品包含客观严肃的历史教育意义。历史画家要对作品负责,更要对历史负责。研究中心的建立,不仅利于历史画的发展,更有利于历史画发挥其引导群众、教育下一代的作用。”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靳尚谊也认为,如今许多历史画家并没有经历过自己画中的历史,这就要求画家必须仔细求证、认真积累,收集详实的资料,尊重历史也尊重艺术。

  针对我国历史画起步较晚、发展较弱的现状,中国油画协会名誉主席、中国国家画院油画院院长詹建俊表示:“上海是油画重镇,能够集合众多知名画家进行历史画创作研究,能让历史画得到更快发展,为我国培养一大批优秀的历史画家和历史画作品。”

 

Tags:画作   展出   艺术家   历史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