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女性工笔画成为市场新看点记海峡两岸女工笔画家提名展

兰亭书童 2014-02-16 书坛快报 评论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工笔画使用“尽其精微”的手段,通过“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来获取神态与形体的完美统一,充分展现了独具魅力的东方艺术神韵。3月17日,一场以女性工笔画为主题的《春花点点三月红——2012海峡两岸女工笔画家提名展》在福建省美术馆展出,此次展览为福建省美术馆每年一届的女艺术家邀请展系列之四,集中展示了海峡两岸20位女画家约90幅工笔画作品。

    女性艺术魅力

    在这场为我们带来别样的女性工笔画艺术展中,我们看到作品中并没有呈现当下流行的一些激进的艺术操作,而是以一种温和的眼光与视角来叙事,这也与几千年来中国女性在漫长的历史格局和自然生存格局中形成的人格心理有某种天然的契合。

    “本次展出的作品横跨海峡两岸,参展的台湾女画家共有5位。海峡两岸的工笔画因历史的缘由,既有许多共同的特点,也有某些差异。通过两岸的艺术交流,展示两岸女性自我意识的艺术生发历程,对我们充分意识两岸文化的异性,寻找两岸文化的共性,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都有着重要的启示。”在此次展览的学术主持翁志承看来,女性本来就是一种客观的存在,这种存在必然有其情感和精神的状态。参展画家以其独特的视角呈现出女画家在当代社会的语境下,对传统中国文化的认识与表现,画家以工笔画的勾勒、渲染等表现手法,用女性委婉、充满诗意的情感触摸世界,将一种温情和梦幻般的意境融入到当代工笔画中。整体画风唯美、意境隽永、取材多样,传达出清新、典雅、亲切之感。她们既出色地发挥了女性特有的性别魅力和带有女性特征的智慧,也在艺术语言上有着新的创造力。

    工笔画市场行情一路看涨

    当然,除了工笔画精谨细腻的笔法外,选择此形式办展与近年来工笔画市场行情一路看涨不无关系。

    对此,福建省美术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次作品的征集工作进行得相当不易,因为市场行情走高,画作供不应求,女画家们手中几乎没有“存画”可展,全凭工作人员多年来的私交,才从各方借调来作品以支持开展。

    据了解,近年来,在中国内地春秋两季大拍中不少拍卖公司都推出了当代水墨专场或专题,而在这当中,工笔画所占的比重连年增长,其市场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事实上,艺术品市场真正开始关注当代工笔画还是近5年的事,但其价格的涨势却是有目共睹的。其中,何家英作为当代著名中青年工笔人物画家,一直是艺术与市场双赢的代表,其作品的市场表现似乎也能从中折射出当代工笔画市场的全貌。

    在去年秋拍中,中国嘉德推出的“中国当代书画”专场中,何家英一幅创作于2008年的《澳门女学生》取得了575万元的佳绩;北京荣宝推出的“中国书画·当代书画专场”中,何家英创作于2002年的《秋夜听雨声》则以425.6万元位列当场榜眼。去年嘉德四季第27期拍卖中,一幅估价仅48万至88万元的《淑女像》镜心,最终拍出了759万元的高价。据统计,2011年春秋两季大拍中,何家英作品上拍范围覆盖了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河南、广东乃至港澳,而其中最受市场认可的典型作品有《醉眠花荫》、《丽人百合》、《一支春雪冻梨花》等数十件。

    当然,除了何家英,周彦生、江宏伟、徐乐乐、唐勇力、苏百钧、卢禹舜、喻继高、田黎明等一批当代工笔画中坚力量也开始在艺术市场中显山露水,共同促成了工笔画在当代的“复兴之势”。勇于在传承与创新中寻找契合点的当代工笔画家层出不穷,并逐渐为市场所认可。值得关注的是,在去年春拍中,北京荣宝更在“西画名家暨当代新锐专场”中推出了“南江北何影响下的——当代新锐工笔作品专题”,更使人们看到了当代工笔画的后续力量以及市场空间。

    女性工笔画价格不菲

    一连串数字、实例证明,越来越多的人肯为当代工笔画买单,体现了收藏家与投资者对工笔画的钟情和对中国文化的喜爱。然而,目前的工笔画市场存在着一种较大的价差,尽管好的工笔画作品可以卖到100万元、1000万元,但工笔画作品的普遍价格仍然偏低。  

    长期以来,在艺术界、收藏界都存在着对于工笔画的双重标准:有人说工笔画匠气十足,只讲技巧;也有人说工笔画精雕细琢,美轮美奂。从“算不得艺术”到“最顶尖的艺术”,对于工笔画价值“天上一脚、地下一脚”的定位,似乎一直令收藏者大感困惑。

    不过,近年来,随着工笔画收藏的逐渐升温,越来越多的藏家开始认识到工笔画尤其是老工笔画的艺术价值,在令工笔画的价格攀升的同时,也在逐步通过对于工笔画的深入了解、近距离欣赏,来提升自身对于工笔画这一古老艺术的认知,从而找到价值与价格在当今艺术市场中的平衡点。

    据了解,随着近几年来福建茶文化的大力发展,许多茶会所纷纷购买极富装饰性的工笔画,以取代原先的假画行画;除了茶会所的盛行,福建本土特色产业红木家具,也需要精勾细染的工笔画来给自身的传统文化做“审美提味”,因此,省内一批创作正当盛年的“春花”,作品行情一路水涨船高。

    以本次参展画家罗寒蕾为例,罗寒蕾1996年在厦门一展成名,如今,她的一幅小尺寸作品,就能拍出50000元高价,这次她参展的两幅作品,都是小尺寸的工笔人物。

    在福州女画家中,陈子的作品本来连“现货”都没有,这次展出,还是借用了2004年一幅私人收藏的作品。而福建师范大学林宜耕教授的戏曲人物工笔作品也是独树一帜,行情走高。

    此外,去年的郑乃珖纪念展,很多人就曾为他的工笔作品倾倒不已。对此,业内人士表示,虽然工笔画不像当代的“四大天王”作品那样可以拍出数千万元天价,但由于其沉静细腻且富有诗意,与女性自身特点十分相似,因此在女性画家的笔下,工笔画作品更增添了一份柔媚,极具观赏性,值得投资者关注。

 

Tags:工笔画   工笔   海峡两岸   提名   画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