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蒋兆和绘画艺术发现展亮相北京画院美术馆

兰亭书童 2014-02-17 书坛快报 评论

      中国书画网讯:“尽写苍生——蒋兆和绘画艺术发现展”近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举行。该展览将最近新发现的素描、油画、图案等作品全部展出,共展出蒋兆和先生的精品力作70余幅,与此同时,1941年出版的《蒋兆和画集》和《流民图》画稿以及新梳理的相关文献资料也一并出现,清晰地梳理出蒋兆和一生不断变化的艺术道路。
  
  蒋兆和(1904—1986)是20世纪中国卓越的人物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四川泸州人,自幼随父习文,并自学西画。1930-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抗日宣传画。1935年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1937年春返北平,举办“蒋兆和绘画近作展览会”。1942年至1943年蒋兆和历经一年完成《流民图》,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国画大师齐白石曾在1941年出版的《蒋兆和画集》中题辞“妙手丹青老,功夫自有神。卖儿三尺画,压倒借山人”来形容蒋兆和的人物画作。蒋兆和很好地实践了徐悲鸿先生“改造中国画”的艺术主张,在贯穿一生的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创作中,很好地借鉴、吸收了西方绘画中的某些元素,并强调真实地面对描绘对象进行写生创作,但是他的人物画更多地保留了传统中国画的精神本质。他将素描语言巧妙地幻化成中国画的虚实、笔墨和意境,更大程度上发挥了中国画笔墨气韵夺造化之功的内涵。
  
  而此次展览将蒋兆和创作的人物肖像画作大范围的征集整理,作品时间跨度从上世纪30年代一直延续至1981年的绝笔之作《蒋风之像》。
  
  其中,这次展览的特色之一就是全面呈现蒋兆和早年进行的艺术探索,特别是图案作品《慰》在1929年参加民国第一届全国美展,使他从此离开商业圈,跨入专业美术领域并引起广泛关注。
  
  中国画史上的传统派画家大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术院校教育,而是由师徒传承而成长为一代大家。蒋兆和先生早年在上海时是设计师和油画家、雕塑家,后成为融汇中西的中国画家,他正是一位没有接受过任何美术院校训练而自学起家的艺术大师。这源于蒋兆和先生艺术的敏锐感觉和对创作规律的把握,此外更多的是他不断地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向现实社会学习。正是因为如此,蒋兆和的水墨人物画从创作之初便将关注焦点放在普通民众的身上。1936年蒋兆和从繁华的上海回到了相对封闭的重庆,拿起毛笔、背起画板走向民间街头。这一年正赶上四川发生了罕见的旱灾,蒋兆和的早期水墨人物画《朱门酒肉臭》就诞生在重庆的街头,从中可以清晰地梳理出蒋兆和艺术风格变化的线索,也可以总结出中国画创作的规律和精神内涵,从而为今天的人物画创作和发展提供更具价值的参照意义。(编辑王君)

 

Tags:画院   美术馆   北京   绘画   亮相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