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蔡衍“时代刀锋”版画回顾展在山东新闻美术馆举行

兰亭书童 2014-02-18 书坛快报 评论

中国书画网讯 上世纪五十年代,邹平县北园村一位贫寒的农家子弟在济南开始了一生的艺术之旅。他在艺术创作的开端就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也由于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鼓励,他追寻艺术的理想得以成真。光阴荏苒,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大众报业集团及其属下的山东新闻书画院为这位已故著名画家在山东新闻美术馆举办了“时代刀锋――蔡衍版画回顾展”,展出画家生前共66幅各个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展览的开幕式和座谈会在十月十三日上午举行,展期至十七日。

在开幕式和座谈会上,著名画家单应桂、弭金冬,蔡衍生前所在单位杭州画院的张子祥院长等评述了蔡老的艺术人生,多位蔡老的生前好友以及晚辈深情畅谈了与蔡老相知相交的经历,对他的人品、画品尤其感怀钦佩。主办方领导和承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缘起以及蔡老生前对大众日报和山东新闻美术馆的支持,总结了蔡老版画创作源于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特色,并强调了艺术家和媒体之间的重要关系。

上世纪五十年代,蔡衍在济南五中求学期间得到了弭菊田先生的指导,考虑到蔡衍生活贫困、求学艰难,弭先生特别让他学习版画。版画具有很强的纪实宣传功能,可以及时反映社会生活,较易为报刊杂志所采纳,而作品发表的稿费在那个时候对一位穷学生来说,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1958年,蔡衍的版画《收获》(与弭菊田先生合作)第一次发表在济南日报上,很快他又发表了《济南汽车厂装配第一辆汽车》、《钢花怒放》、《玉米丰收》、《丰收歌》等版画作品,成为省内外多家报刊长期约稿的美术作者。蔡衍当时的作品,大多是反映建国初期社会生活农工发展的版画小品,技法虽不尽成熟,但主题鲜明、构思生动、贴近生活。青年作者气息清新而充满活力的写实主义风格正与五十年代朝气蓬勃的时代气质相呼应。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蔡衍考入浙江美术学院,开始接受正规的学院写实主义训练,并得到著名版画家张怀江等名师的指点,在技法和创作能力方面打下了更为扎实的基础。上世纪六十年代,他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在南京军区舟嵊要塞区海防文工团担任舞美工作。十年的军旅生涯虽然艰苦,但给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这一时期他勤耕不缀,创作了大量反映部队海岛生活的优秀作品,如《雨夜架线》、《树下练兵》、《日落西山红霞飞》、《帆影》、《海上听广播》等。作品多次入选南京军区美展,发表于军内外重要的报刊杂志,他也成为军队美术创作的佼佼者。蔡衍这一时期的版画创作已臻成熟,其师张怀江评价:“语言简而立意明,运刀放而赋情深,富有战斗气息和生活真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蔡衍返浙美执教后在兼事国画的同时又开始探索水印木刻。在文艺政策日渐宽松的氛围下,蔡衍的创作取材转向花鸟风景,技法着意融合版画的刀法隽味和国画的笔墨逸趣。通过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振衣阁》、《赏梅》、《仰看飞鸟度》等可以看出画家在艺术观念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刀法墨韵强调的是写意抒情和个人心性的表达,通过木刻和水墨相结合的尝试,以探索绘画作为视觉艺术更为纯粹的美学价值。

蔡衍先生一生的创作轨迹与中国的社会现实和美术发展之变迁相契合。刀锋如同笔墨,当写时代精神,他的木刻刀锋真实鲜活地记录了时代的跌宕起伏,铭刻了在生活激流中一位艺术家丰富的人生体验,以及蓬勃的才思激情和不懈的审美探索。

编辑:王君

 

Tags:回顾展   版画   刀锋   山东   美术馆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