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旅加油画家张颂南归国个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兰亭书童 2014-02-18 书坛快报 评论

中国书画网讯 913日上午1030分,由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主办的“张颂南70油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曾是吴作人先生研究生的加拿大华人画家张颂南,在这次70岁归国汇报展中展出了他近年来潜心创作的百余幅新作,展现了他的油画艺术在古稀之年到来时所显现的升华状态。

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名誉理事长靳尚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侯一民,中国油画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詹建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加拿大魁北克驻北京办事处文化官员张毅平,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周令钊,中国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陶勤,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秘书长商玉生,北京大学教授朱青生,李可染艺术基金会理事长邹佩珠,著名油画家陈丹青等嘉宾出席开幕式并参观了展览。

张颂南:文革后成长的第一批油画艺术家

1978年,中断多年的高校招生制度恢复,是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共招生9名学生,他们幸运地成为新时期第一批油画研究生,张颂南即是其中一名,与之同班的还有孙景波、葛鹏仁、陈丹青等。在美院期间,张颂南有幸亲聆吴作人、董希文、许辛之、侯一民、詹建俊、靳尚谊等诸多中国油画界前辈的教诲,探索油画、壁画创作语言形式。之后又被派往法国巴黎美术学院进修,在认真学习研究文艺复兴以来欧洲近现代优秀油画传统的同时,也悉心考察了以“当代艺术”为主流的今日西方艺术发生的根本性变化。

朱青生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讲到:“1978年研究生班是文革以后的第一届学生,他们在寻求艺术自由道路上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在学习西方的时代背景下寻找着自己的创作方向。中国美术的发展既有着三千年的道路,也有着三十年的历程,三千年是指中国美术有着上千年的传统,三十年是指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家的探索和贡献。”据陈丹青回忆,张颂南在求学期间就开始思考中国的油画该怎么表达,他在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并不只是画客观事实,更是画心中所想。加拿大康科迪亚大学段炼教授如是分析张颂南的绘画:“张颂南的绘画不在于表面的叙事性,而在于视觉图像背后的话语。这是艺术家的私人话语,深藏于视觉功能深处,犹如深埋的矿藏,仅在某些山岩沟壑处不经意地露出矿苗的蛛丝马迹,看画者只有寻根溯源,才能发掘出这私人话语的隐蔽含意。”

路遥识良骥  跨海悟真经

从中央美院毕业后,张颂南曾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助理和壁画系副教授,但他毅然放弃体制内的稳定,于1988年旅居加拿大,他希望利用加拿大多元文化的有利环境,在东方和西方、传统和当代之间寻找一条适合他自己艺术发展的“跨文化”途径。他以勤奋、执著、严谨的治艺态度,坚持关注社会、关注人生,面向生活、关心普通人们的命运和向往;以大众易懂的写实手法为基调,努力吸取当今诸多有益的艺术理念,通过绘画的视觉形象,去阐释自己对世界、对历史、对艺术、对人生的认识与期望。廿多年中他创作了近四百幅作品,举办过十次个展,其中,有一百九十余幅作品为个人和团体所收藏。

为了能在有生之年使自己的艺术更上一层楼,2006年,他做出了退出市场、退出画廊、退出出版业和“回到画室”的决定。他对照中国和世界艺术近五十年来所发生的变化,分析回顾自己在国内和国外所走过的路,清醒地意识到了“艺术没有第一,只有唯一”及“艺术是自己的完成”的道理。他利用五年多的时间,以惊人的毅力,巨额的劳动,沿着自己的追求之道,在主题、风俗、人物、风景、静物多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完成了近百幅油画新作,使自己的油画呈现出一个新的面貌,享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乐趣。这次展览便是以这批新作为主的总汇报。

感于张颂南在艺术创作上的执着与创新,艺术前辈侯一民先生特赠书:“路遥识良骥,跨海悟真经”。

 

Tags:归国   美术馆   中国   画家   开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