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石齐:国画若死学传统就会变成伪传统

兰亭书童 2014-02-19 书坛快报 评论

上世纪70年代,石齐的创作就已具有全国影响力,他的成名作《泼水节》,也隐隐可见变革之象,但石齐并不满足于在中国画的革新之路上蜗牛式的寸进。回首早期的名作,石齐的自我扬弃精神展现无遗:“《泼水节》、《养鸡图》、《风雪大别山》等,受传统模式的束缚,加上中国画的不可改性,我经营起来困难重重,每完成一张作品都如同剥去一层皮一般。”

但革新之路该往哪个方向走呢?经过近三十年的努力探索,石齐寻找到了一条“三象合一”的道路。将抽象、具象、印象三种表现手法自由结合,不分彼此、不比先后,要真实就具象、要朦胧就印象、要似与不似就抽象,混合交替,经营出一个既有大视觉又精到耐看的画面。“在‘三象合一’之后,我的创作感觉就轻松多了,而画面也更加张扬、更加灵动、更加无拘无束了。一个画家只有达到画面有我(自己的符号)和画面无我(精神在三界之中自由穿越),方能说明是用心经营了。”

同时,石齐认为中国画是千年一朵花,思路太窄,形式太单一,后来人学了一点技术,变一小步,大同小异,还是那朵花。“像陆俨少、傅抱石的山水画都很好,但并没有脱了传统的衣裳。只有李可染,他的画跟传统的山水画比,已脱胎换骨,有自己的新样式。当代中国画画家就应该像他那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面貌,开出千千万万朵花,把单一的形式发展成多面体。”

所以,在石齐看来,传统中国画学习是先临摹后创作,现在应该是边画边临摹才更有效。画家首先要把自己的秉性表现出来,找到自己的符号,技术不足处再有选择性地去临摹,这样边走边学,比传统无目的的埋头苦临要好得多。

对传统的学习,也不能死学,死学就会变成伪传统。“既无法达到传统那么好,又戴着传统的高帽,就只能是伪传统了。我们必须拉着传统走,才能成为活传统。作品既具有传统精神、传统的笔墨韵味,但又不一样,独具自家面貌,这样一来,传统被继承、拉动、激活,才是当代的中国画。”

长期以来,石齐不断地从题材、构图、色彩和笔墨技法上追求突破,在各方面为中国画注入新鲜的元素,同时又将这些新鲜元素不断整合、消化,纳入到中国画的系统之中。从笔墨“酣畅”到笔墨“张力”,再到笔墨“意境”,人们看到了石齐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表现。其作品中宏大辉煌的气度、恣意纵横的笔墨、强烈丰满的色彩、充满张力的构图,和其“拉着传统往前走”的勇气和胆识,都显示了石齐已进入到一个“新中国画”的境界。

石齐,一九三九年生。福建人。擅长中国画,人物、花鸟、山水、书法、油画皆精。曾获世界和平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1963年毕业 于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北京画院专业画家,北京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协理事,北京市高级职称(美术)评委,国家一级画家 (教授).作品有《迎春》、《霸王别姬》 等,《人人都在幸福中》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二等奖。出版有《石齐画集》等。

 

Tags:传统   就会   国画   石齐   若死学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