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何多苓教学研究计划——“手感与句法”开幕

兰亭书童 2014-02-19 书坛快报 评论

中国书画网讯 1223日下午,“绘画的根茎:何多苓教学研究计划之一手感与句法”在K空间开幕。

“手感与句法”是何多苓系列展的第一个研究课题,如何多苓所讲,“手感”即是艺术家拿着画笔绘画的感觉,如对画笔、对画布的运用方式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一点对于绘画很是重要,此次参展的作品都出自于在这一方面有着特殊感觉的何多苓和他的四位学生。

不同于以往几次“何多苓师生展”的是,本计划不再是简单地展示他们的最近的创作状况,而是根据他们的实践预设了三个问题:1,手感与句法;2,技术与审美;3,逸出与实验。据此,计划将分别于201220132014三年依次实施,方式包括展览和学术讨论相结合。目的是通过具体问题切入他们的实践内部,尝试寻找他们各自的视觉叙事,以及在这个层面上他们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可能的联系与差异。此次展览邀请了何多苓老师和何千里、曾朴、郑越、余佳四位学生,共同探讨绘画中的“手感”与“句法”。

在新闻发布会上,策展人、批评家和艺术家们都展开了对这次展览的讨论:批评家陈默从何多苓的教学方式分析了在何多苓带领下的年轻艺术家存在的状态。何多苓是难得的一位拥有独特教育方式的一位艺术导师,他希望用他对艺术的感受直接影响到他的学生们,学生通过蕴气、贮备而找到自己的创作之路,而不是简单作坊式的师傅带徒弟似的不断复制。希望学生学习他的精神状态而不是画面呈现出来的面貌,这次展览对艺术教育的反思有着很好的启示作用。

何多苓也在讨论中说到,为什么自己要持续不断地举办和年轻人一起的展览,这些年轻人有些是自己的学生有些却不是。他认为,中国艺术的发展是一种不断进化的过程,与年轻人一起办展览,老一辈的艺术家们会从中看到这种进化之后的面貌。此次展览有个很重要的特点在于策展人鲁明军用一种学术的思维将这些作品分段组合起来,表面是一次画展,实质上是一次完整的研究过程。

而外,何多苓也继续强调了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他的教学方式直接影响了每次展览的效果,很多师生展常常会呈现出极为相同或相似的状态,而他与学生的展览却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面貌,他觉得这是他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即是与学生互相引导,共同体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像朋友或者父子(女)。

“手感与句法”探讨的是绘画内部的叙事机制,“技术与审美”则试图将绘画语言延伸到外部审美的范畴,而“逸出与实验”则意在画布之外拓展话语空间。针对不同的主题,根据各自的问题意识与实践方法,我们选择不同的学生与老师对话。不敢说学生们的实践有多成熟,但至少,它真实呈现了一种探索的状态和冲动。

至于说为什么是“根茎”,因为绘画本身就具有德勒兹所谓的“根茎”特征。法国艺术史家达弥施重申:“绘画不是一个对现存世界的临摹,它本身就是世界。绘画不是对创造物景观的描述,它本身就是一种创造,它是一个与客观世界等同相平行的微观世界。”像“根茎”一样,绘画既是一个自足的世界,也是一个不断生成新的世界的过程。它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是一个无限生长的自由实践。对何多苓而言,教学亦复如此。这与学院无关,也与江湖无涉,而是在于亦师亦友的教学相长。所以无论怎样,学生的实践都无法与他的创作彻底割裂开来,这种“依附性”都是在所难免的。也正因如此,他期待,同样可以视为“根茎”的学生们的生长与蔓延,变得越来越自由,越来越彻底。

展出时间将持续到2013116日。

编辑:王君

 

Tags:句法   教学研究   手感   开幕   计划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