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电子书让西非乡下孩子与世界同步

兰亭书童 2014-04-23 书坛快报 评论

  新华阿克拉4月22日专电(新华社记者 林晓蔚)

   “我有一个永无尽头的图书馆”——电子书让西非乡下孩子与世界同步

  4月21日早晨,在西非国家加纳东部省的苏呼姆,12岁的吉登在街边一边替妈妈看着小吃摊,一边在读他的Kindle电子书。一个顾客来买小吃,他把电子书往围裙里一揣,一手收钱一手交货,然后又坐回去低头翻开保护套,继续阅读未读完的故事。

  “我有一个永无尽头的图书馆,”吉登笑嘻嘻地说。

  同一天,在苏呼姆小学,7岁的贝西正在用Kindle读一篇名为《瞧!变天了》的故事,这个故事讲述的是丛林里的孩子们在发现天气突变、暴雨来临时,如何帮助家长收拾衣服。她把自己的名字写在Kindle保护套上,和同学们那些外形相同的设备区别开来。

  “我喜欢这个故事。这个东西很好,它能帮我阅读和拼写,”贝西说。

  和她一样受惠于电子书的还有苏呼姆和阿延苏亚诺这两个地区的620名老师和学生。去年2月至今,总共有800个Kindle设备发放到他们手中,推送的电子书包括教材、故事以及学习本地语言契维语的材料。

  这是一个名为iRead计划的电子书推广行动的第二期。第一期在2010年10月启动,加纳东部省6所学校的400名老师和学生在10个月时间内用掉了550个Kindle。

  iRead计划由一家名为WorldReader的非政府组织推行,他们为包括加纳在内的9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贫困地区的孩子们发放Kindle电子书,以期改变他们不爱阅读的习惯,提高儿童识字率。

  在加纳的2500万人口中,年龄在14岁以下的人口约占40%。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加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83%,在西非名列前茅。与此同时,加纳15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为67.27%,在非洲排名中游。

  但加纳读书的氛围并不浓厚,人们没有阅读习惯,他们更愿意通过广播和电视获取信息。年青一代把大量时间花在社交网站上,而家长给孩子买的一般是玩具而不是图书。

  加纳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官方数据显示,加纳全国图书馆系统在2012年仅采购了7万多册图书,其中百科全书仅65套。2013年,平均每天仅有209人次到首都阿克拉的中央图书馆借阅书籍、查找资料。

  加纳图书馆系统官员表示,由于国家财政紧张、预算有限,他们在全国推行的“流动图书馆计划”(即装有一些图书的车辆)面临设备老化、无力维修的境地。

  事实上,非洲落后地区的图书馆建设举步维艰,偏远农村地区的孩子阅读状况堪忧。信息碎片化、社交网络成瘾使得很多人远离图书,使得加纳整个社会的读书氛围并不浓郁。

  但iRead计划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2012年1月,WorldReader发布的总结报告指出,尽管有43%的孩子从来没摸过电脑,但他们也能对电子书很快上手,甚至发现了MP3播放功能。使用Kindle后,加纳小学、初中和高中的孩子们阅读量均显著上升。

  老师们利用3G网络建起无线热点,一些学生甚至掌握了通过Kindle下载免费电子报刊的技能。加纳的孩子们,通过Kindle与世界最流行的科技接上了轨。

  “这真令人惊讶,乡下孩子看到了外面的世界,而他们很多人家里连电视也没有,”来自WorldReader加纳分部的贝翠丝·阿萨莫阿对新华社记者说。

  不过,电子书的脆弱性也在西非的艰苦条件和孩童的顽皮天性面前暴露无遗。首批发放的Kindle损坏率高达40%,这不仅由于电子书屏幕本身难以抗压,更是不善保养的结果。“很多孩子们把电子书压在屁股底下,以为可以保护它,”阿萨莫阿说。

  本地化的故事深受孩子们欢迎。在苏呼姆小学,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是《科菲得了疟疾》——在西非,疟疾是十分常见的疾病。“很多得过疟疾的孩子对此感同身受,而且他们还可以从这个故事中学到如何防治疟疾,”27岁的老师萨姆·迈克尔说。

  据报道,WorldReader得到多家图书公司的支持,这让孩子们的图书更加丰富,也解决了电子书的版权问题。

Tags:西非   乡下   电子书   同步   孩子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