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书法网——中国书法大型门户后台-模板-公共模板变量-头部模板-自定义右侧文字

首页 > 新闻 > 书坛快报 / 正文

殷墟甲骨研究取得重要新进展:发现新见字形、新材料

兰亭书童 2014-05-16 书坛快报 评论

    新华网济南5月15日专电(记者刘宝森、王丽娜)我国甲骨收藏保护和研究机构15日发布山东博物馆藏的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人员在对万余件甲骨保护研究过程中发现了新见字形和新材料,并通过甲骨内容印证了前人推断。

    这些重大阶段性研究成果是在当天召开的“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座谈会”上发布的。

    2013年12月,山东博物馆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开展“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截至5月12日,项目组技术人员已传拓甲骨7541件,高清晰度拍摄甲骨1653件。

    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学殷商史研究中心主任宋镇豪介绍说,目前项目已取得的新发现包括“遘”字、“受”字新见字形;军事性质的特指信物,有两穿、可系绳佩戴的甲骨;全球罕见的人头骨卜骨2片;一片记录三百头牛祭祖的浩大场面的卜骨;经技术人员缀合,发现一件48厘米长的大龟背甲;1908年前出土的孙文澜旧藏的一片珍稀的牛肋骨卜辞,此类刻辞海内外稀见。

    此外,研究人员新发现甲骨内容上证实了前人推断。如2片卜骨的缀合填补了当年郭沫若先生推断的“甲骨文‘十’的倍数必合书”的所缺的“九十”一例的证据;另有2片卜骨的缀合,确认了商代方伯名。

    “该项目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发掘过程,对于商代历史研究价值不低于考古发现。”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说。

    山东博物馆是中国大陆收藏大宗殷墟甲骨文的单位之一,收藏数量10588片,涉及殷商政治制度、王室结构、社会生活、经济生产、方国地理、军事战争、宗教祭祀、文化礼制等方方面面,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史料价值和学术史研究价值。

    据悉,“山东博物馆藏甲骨保护整理与研究”项目预计四至五年时间完成。

Tags:甲骨   殷墟   字形   新材料   新进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